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12月13日,国家公祭仪式结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参观“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览概述:此展览2007年12月13日新馆建成开放后对外展出,展览分为11个部分,即第一部分、南京沦陷前的中国形势;第二部分、日军从上海攻向南京;第三部分、日军入侵南京与中国守军南京保卫战;第四部分、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第五部分、日军在南京的奸淫与掠夺;第六部分、日军在南京的焚烧与破坏;第七部分、国际安全区不安全;第八部分、日军毁尸灭迹与慈善团体掩埋遗体;第九部分、对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审判;第十部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第十一部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展览包括3500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3300多件各类文物,149部音像资料片。2008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展览陈列精品奖,为中国博物馆展陈领域最高奖。讲解重点为:
1、门厅。门厅中矗立着一块锈蚀的巨大钢板上,上面用中英日三国文字对南京大屠杀作了概要性的介绍。此部分主要介绍: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的六周内,日军在南京纵兵屠杀。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均立案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从集体屠杀和零散屠杀作出明确判定,遇难者总数在30万人以上。
2、情景中庭:“战火下的南京”。情境中庭是根据历史照片复原的一处场景,重点介绍1937年南京的情况及中山门一带遭日军毁坏的历史。
3、序厅:“遇难者300000”。序厅的正前方复原一截江堤,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白色花圈,每隔12秒随着悠远的钟声,将会切换一位遇难者的遗像。江面上浮现着一批又一批遇难者遗像,因为日军主要集体屠杀地点集中在江边,10多万具遇难者尸体被抛入了长江。此处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像、名录和南京大屠杀集体屠杀的地点及分布。
4、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发生前,日军越洋轰炸南京和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中主要介绍场景复原“血战光华门”。
5、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重点介绍三个方面:一是日军为何要制造南京大屠杀?介绍日军部分将领的日记和接受到屠杀军令。并介绍当年日军押解中国青壮年通往郊外集体屠杀时路过当时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即今天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门前的照片;二是集体屠杀后日军抛尸长江的照片,重点介绍村濑守保拍摄的照片;三是介绍部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当年死里逃生的故事;四是介绍继19834年,1995年之后,2007年扩建时新发现的19具遇难者遗骸。
6、日军在南京的零散屠杀。重点介绍日军零散屠杀的方式,如枪杀、砍杀、水溺、杀人取乐、杀人祭马等。突出介绍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杀人竞赛”。随后介绍家破人亡的案例,重点介绍夏淑琴九口之家七口遇难的故事,从家族史角度介绍南京大屠杀。
7、日军在南京的烧杀淫掠暴行。重点介绍日军在南京进行疯狂屠杀的同时还大肆奸淫、焚烧、破坏,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日军侵占南京后的一个月内,市内便发生了两万多起强奸、轮奸的暴行,当时,南京城内约三分之一的建筑被焚毁,而日军当局却大肆进行“和平南京”的虚假宣传。
8、国际安全区不安全。重点介绍南京沦陷前,数十位外籍人士和一大批勇敢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南京,建立安全区和难民营,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其中重点介绍四个人物:一是德国人约翰·拉贝;二是美国圣公会约翰·马吉牧师,并介绍约翰·马吉牧师拍摄的记录片和16毫米家用摄影机;三是美国传教士魏特琳女士,当年她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设立了难民营,保护和救助了九千多妇女和儿童的生命。四是丹麦的辛德贝格,介绍其在江南水泥厂救助难民的故事。
9、日军毁尸灭迹与慈善团体埋尸。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后,留下了累累的遇难者尸体。南京的慈善团体、伪政权、个人等掩埋了20多万具,日军为掩盖其暴行,毁尸灭迹达10多万具。此后介绍旅美画家李自健先生根据南京大屠杀历史创作的三联画《屠生佛——南京大屠杀》。
10、两大法庭的审判。重点介绍1946年1月19日,中、美、英等11个国家在日本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以及1946年2月15日在南京设立的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突出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是法的判。
11、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惨案幸存者的证言以及加害方日本老兵的日记以及海外人士的见证资料。
1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点介绍1985年8月1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的同时在南京市的其余丛葬地立碑,并编写南京大屠杀历史资料。此外,介绍摆放了12000多盒有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遇难者、外籍证人等档案资料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