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进课堂

19.11.2014  02:04

  11月18日讯(实习生周雯记者王 璟)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初中版相继首发,该读本如何进入中小学后课程?昨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课程纲要出台,明确从12月1日到13日约两周时间内,南京市557所学校的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等三个学段、超过12万名学生正式进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学习,各校还会对该课程进行评价考核。

  小学、初中、高中教材各不同

  昨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使用培训在南京市中华中学举行,来自南京市各辖区教育局分管局长、中小学校长、相关学科教研员、一线老师近800名参加了培训。记者了解到,公祭读本的小学版《血火记忆》将进入小学五年级课堂,由思想品德老师进行教派学辅导;初中版《历史真相》进入初中二年级课堂,由历史老师负责教学;高中版《警示思考》已经审定结束,即将进入高中二年级课堂,由历史老师负责教学。吴晓茅说,在读本的编写上,小学、初中、高中教材有不同的目的,小学更注重故事阅读,图文并茂,以点带面,初中以史料呈现为主,是对大屠杀历史的全面认识,而高中教材会与初中、小学拉开距离,突出研究的思辨性与能力。“4课时包括课堂教学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对读本内容有选择性地教学,社会实践则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观看影视作品、阅读文学作品等。”

  12月1日到13日两周四个课时集中学习

  “我们计划12月1日到12月13日,在这两周时间里,全市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等三个学段安排四个课时,正式进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学习。除此之外,各个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纪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对国家公祭的认识。”既然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纳入正式课时,小学、初中、高中怎样进行学习考核呢?吴晓茅说,读本的学习要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活动,老师们可以拓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内容新颖、活动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规划,而对孩子的学习评价和考核上,也将采取活动呈现、实践反馈等多种形式,绝对不会是考试看分数。“比如孩子们对幸存者家属进行口述记录、组织参观纪念馆、写观影后感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反馈。”

  教学会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承受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惨痛的历史,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学习这段历史时产生恐惧,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读本充分考虑到各个年级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选择文字和筛选照片时,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尽量避免选择有杀戮和过于血腥的内容。记者看到,昨天正式下发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课程纲要里对这点进行详细指导和说明,例如对小学老师的要求:正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贴近儿童的视角和方式,结合丰富具体的史事,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生活。应充分考录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处理好解释战争残酷性、屠杀的残忍性与关切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系,以恰当的内容和方式组织教学。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历史老师张苏皖参加了昨天的培训。她告诉记者,在《读本》推行之前,南京的很多学校都已经不同程度的开展大屠杀历史教育活动,比如南京一中以研究“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社团已经存在了20多年。谈及这次《南京大屠杀读本》的具体教学设想,张老师表示,虽然读本推行要求是在高二进行4个课时的必修课。但是今年,一中希望在高中第三个年级都进行课程教育,并且不仅由历史老师从历史角度对读本内容讲解,还会邀请历史专家和读本编委老师从国家公祭和读本编写角度,总共三个角度对读本全面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