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校友曾为东京审判作铁证
新华报业网讯 “南京大屠杀期间,金陵中学是难民收容所,我们的校友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大批同胞,校友许传音作为中国证人,还出席了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昨天,金陵中学校史办的彭卫平、陈建华老师带南京晨报记者参观了金中钟楼地下室,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曾经住了上千名难民。金中校史办的老师们近期查阅了大量积累的资料,发现了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更多密切的联系。
杭立武提出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记者了解到,1937年10月,日军侵华,南京危殆。1919年毕业于金中、时任金陵大学董事会董事长的杭立武提议,邀集在南京教会学校服务的美国人和少数英德商业人士约20人,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救济机构,定名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目的是在最危急的时候,负责保护困在危城未及撤离的难民有一个躲避的处所。难民保护区以美国大使馆所在地和金陵大学等教会学校为中心,占地3.86平方公里,界内设有25个难民收容所,先后有25万以上难民拥入避难所获救助而保住生命。其中金陵中学难民所收容救助1.2万难民。
80多校友为难民做饭、包扎伤口
彭卫平老师说,南京沦陷前夕,金陵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即金陵中学西迁四川办学,同时由美国教授贝德士、史德蔚、林查德及中国教授陈嵘、齐兆昌5人成立“金陵大学留京护校委员会”,管理金大和金中,主持两校的难民区工作,坚持办学。“我们有80多位金中教职工,直接参加了难民区的工作,为难民安排住处、做饭、包扎伤口、维持秩序等。口字楼、钟楼、操场上,住满了难民。人太满了,关闭了校门,许多难民就从围墙翻爬进校。”从老师们搜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到,金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杨书华来信说:“父亲杨洪瑞,是国军教导总队的士兵,曾和战友们在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直至南京沦陷,放下武器。父亲跑到金中难民区避难。当日寇凶残地端着刺刀在校园里搜索国军散兵的危急时刻,工友王宗福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将左臂上的工作袖章,别在父亲的手臂上。父亲得救了,于是后来才有了我们。”彭卫平老师说,1938年初,金中口字楼内住满了难民。为免遭日寇的蹂躏,工友严师傅将40余名难民妇女藏进钟楼底下地下室,暗中给她们送饭送水。一天,日寇进校搜查,扬言要把无主认领的难民统统抓走。严师傅先认一难民青年为儿子,王宗福师傅又认领一难民姑娘为女儿,使他们幸免于难。被救的两人,后来结为夫妇。1960年还来金中找恩人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