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温情延续,“绿色殡葬”的江苏诠释

28.03.2016  17:51

      节地生态安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然而,从根本上改变老一辈的传统观念并非易事。近日,本网走访了徐州、淮安两地,一探“绿色殡葬”之秘。

      生态葬推行阶段,徐州惠民补助力度大

      为倡导文明低碳的丧葬新风,节约土地资源,减轻群众负担,徐州公墓近几年投资1000多万建设生态葬区,占地10亩,目前已安葬1300位。相比于前几年的寥寥无几,近几年选择生态葬的人逐年增加,生态葬的好处也渐渐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推行节地生态葬,徐州市民政局规定,对选择树葬、壁葬等绿色生态葬法的户籍居民给予物价部门核定公布价格30%的优惠;对不保留骨灰的户籍居民,每例给予2000元的奖励;主城区在免除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丧葬费的基础上,再免除不享受丧葬补贴人员的基本丧葬费,免除金额最高1300元。

        “在农村里,一般一个棺材的花费都要五六千块,而我们这种公益性公墓才只需要三千多块钱,后期还一直维护,公墓的环境也是田间地头不能比的。”徐州睢宁双沟镇民政办主任介绍说,双沟黄河滩公墓是由地方政府投资300多万建设的公益性公墓,并有政府统一调价,各种墓穴售价均在村民可接受范围之内,且不对外销售,仅面向该镇居民。

      在杂草丛生、遍地都是坟头的老林地祭扫亲人,这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睢宁县将这些老林地“摇身一变”,变成了如今四季常青的“小花园”,不光方便了群众的祭扫,也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赞。根据群众意愿和周边环境,采取“去坟安放卧碑”或栽植树木方式进行改造,形成了有简单路径、有绿化苗木、有青石卧碑、有基本管理的“四有”新模式。

      淮安开启“守灵新模式”,噪音扰民不再有

      家里亲人去世后,免不了通过守灵来寄托哀思。丧户在家里或者社区办丧事依然是普遍现场,吹吹打打,哭哭闹闹,可以称得上是“一家办丧事,百家听丧乐”。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守灵困扰,淮安市淮安区殡仪馆推出了一系列的守灵服务来满足居民的需求。

      守灵区从外面看像是一栋栋小别墅,里面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楼有摆放遗体的大厅,大厅周围布满了花圈等摆设,旁边还有一间小的休息室,二楼则跟宾馆的布局类似,有专门的棋牌室和放了两张床的房间。守灵室的工作人员小徐介绍说,“殡仪馆推出的守灵区是为了方便城里的居民,可以解决城市居民守灵扰民的问题,楼上的休息区给前来守灵的居民提供了休息场所,尤其是一大家子都来守灵的时候,更需要这样专门的休息区。同时在殡仪馆守灵也改变了旧的风俗习惯,原先守灵时吹吹打打、烧纸的现象也少了不少。”

      据了解,金湖县推行小型节地公益性公墓建设以来,全县3年节约土地资源达210度亩。为了进一步完善全民普惠殡葬政策,对按计划完成小型节地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镇、村实行以奖代补激励政策,鼓励和调动村的积极性,2013年以来全县共投入150多万元用于小型节地公益性公墓建设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