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举行第22次骨灰树葬活动 节约土地3000余亩

28.03.2016  17:51

      昨天,苏州第22次骨灰树葬活动在市绿色殡葬纪念园举行,79份骨灰选择长眠于青柏之下。从1993年开始,苏州就在全市推广树葬等绿色、生态殡葬。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60万份骨灰选择生态葬,为苏州节约土地3000余亩。

      绿色殡葬的 “星星之火”

      昨天下午,79名逝者的亲属在礼仪人员引导下,将骨灰放入事先挖设好的穴位,洒花覆土,轻扬轻铺,将装有骨灰的红布袋一起安葬,将承载着思念的黄丝巾系在心愿树上。

      1993年,苏州就开展了第一次树葬活动,当年,共有8位死者树葬。第二年,选择树葬的骨灰就达到39份;随后树葬这种绿色环保的理念逐渐被老百姓接受,参与的人数也明显增加。2009年,131份;2010年,96份;2011年,85份;2012年,96份;2013年,105份;2014年,37份;2015年,64份,今年又上升到79份。

      “集中树葬人数并不多,估计与2013年后各公墓都开辟绿色殡葬区域有关,分流掉了。”市殡葬管理所工作人员说。2012年5月,我市颁布的《苏州市区推行绿色殡葬工作实施办法》规定了苏州市区户籍居(村)民去世后将骨灰撒海或以树葬、可降解骨灰盒葬、花坛葬、壁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方式处理骨灰方法的,可享受政府补贴。2013年,苏州大市范围的30个经营性公墓提供生态绿色葬式达到100%,并将存量土地的30%专门用于开辟绿色殡葬。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老百姓对于树葬的认可度也是越来越高。一位老革命的儿子专门找到记者,说老革命生前有遗愿,一定要选择树葬,希望推荐一家公墓。最终,老革命长眠于一棵青柏下。

      来自市殡葬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市已实施树葬13374例。尽管这个数据相比全市的墓地来说很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13000多份骨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有绿色,更有土地资源的大量节约。据粗略计算,树葬面积基本占用0.4平方米左右,13000多份骨灰就占用8亩左右土地,但这些土地实际等于新增了8亩绿化。

      其实,除了树葬,海葬、壁葬、花坛葬等都在苏州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截至去年年底,我市除了已实施树葬13374例外,花坛葬2431例、草坪葬12082例、壁葬5734例和海葬112例,共补贴经费1500余万元,节约土地约75亩。

      苏州60万份骨灰

      选择了生态葬

      近日,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集约化、生态化的方式安葬骨灰。据悉,这是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

      相比树葬,苏州如今正在推行更加节约土地资源的公益性骨灰堂。据测算,与传统墓葬方式相比较,一幢骨灰堂可节约土地近300亩。以张家港为例,当地自2007年投资2亿元建成17座骨灰堂、14个埋葬地,2007年至今节约用地1200多亩。相城区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在建区不到10年时间里,每个乡镇均建有公益性骨灰堂,骨灰进骨灰堂免费安放已成当地居民的共识。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公益性骨灰堂83个,设计格位169.46万个。全市各县级市(区)以镇、街道为单位建设了公益性骨灰堂,为辖区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节地、惠民的骨灰安放服务。截至2015年底,全市入室存放57.25万份骨灰,节约土地约3000余亩。

      “加上绿色殡葬的3万多份骨灰,苏州已经有60万份骨灰选择了生态葬。”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

      今后对墓地的需求

      将越来越小

      如今,苏州的墓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太仓市公墓已经“满员”,张家港市的2家经营性公墓也仅仅剩下近10亩的土地了,吴中区宁邦公墓、高新区新民公墓的墓穴存量也很少。

      据市殡葬管理负责人分析,由于受“入土为安”传统观念的影响,市民在安葬去世的家属时,绝大多数选择传统的墓葬方式,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促使墓地需求不断增长。

      来自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7个殡仪馆共计火化遗体50465具。“常熟、太仓、张家港等地的骨灰大多进了公益性骨灰堂,所以真正需要购买墓地的骨灰也就18000多份”,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不加节制和引导,墓地资源将越来越少。”

        但事实上,目前实际用地量并未如此快速消耗。从2004年开始,常熟已关闭所有经营性墓地,所有逝者全部进入骨灰堂;张家港、太仓、相城等地也相继建设了骨灰堂;市区也已建了公益性骨灰堂。而且,到2015年末,全市各经营性公墓均提供一种或多种节地生态葬式。“未来我市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以现有墓地为基础,以绿色殡葬为过渡,最终实现骨灰全部入室安放,直至不保留骨灰,”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照现在的形势来看,今后对墓地的需求将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