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祠镇大进村秸秆变身“蘑菇泥”

27.10.2014  11:10

昨天,在生祠镇大进蘑菇专业合作社,近十座育菇大棚里,一层层竹架上铺着稻秸秆。“稻草发酵后,是种菇的好基料。”合作社负责人王成城介绍,今年大进村收储的所有稻秸秆,将全部送到蘑菇种植基地,作为原料。

 

大进蘑菇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约35亩,年产蘑菇数百吨。大进村党支部书记周富和介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出路,村委会出资,租用农用车组成一支“秸秆运输车队”,村民们只需将田间的秸秆整理好堆放到交通便利的干道上,村委会将根据道路状况分配车辆装运。大进村共有近1600亩稻田,眼下村民正在加紧收割,村委会组织的农用车将于近日开始运营,每天上午8:30至下午5:00在村内各组运送秸秆,所有秸秆全部运送到蘑菇种植基地。

 

市农委经作站侯笛鸣认为,秸秆作为种菇基料,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可以实现小生态循环。稻草秸秆通过食用菌、微生物发酵,产出蘑菇后的废料可以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目前,我市共有蘑菇面积十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生祠镇、斜桥镇等地,全市现有的蘑菇养殖基地如果利用秸秆,能消耗上万吨稻秸秆,那么就能解决小范围秸秆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