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草绳到织草毯 看南京如何把秸秆“变废为宝”(图)

27.10.2014  12:56

看南京如何把秸秆“变废为宝

龙虎网讯   今年,秸秆综合利用仍是我市各粮食主产区禁烧秸秆的“利器”,“只有让秸秆用起来,能变钱,村民才不会一把火烧了。”市农委农业装备处负责人杨玥说,经过几年技术推广和政策鼓励扶持,南京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秸秆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田间覆草、发酵床养殖、加工垫料和草绳等多元化利用,新招频出。

吃秸秆”,从编草绳到织草毯

上周已在栖霞区龙潭街道上了一条秸秆草毯加工线,下周还要在江宁、溧水再上两条线。”昨天,刚与栖霞、江宁、溧水3个区签下秸秆草毯加工项目合作协议的上海辛众经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秘俐俐告诉记者,这几天龙潭街道的稻农收完水稻后,都自己把秸秆运过来卖给他们,每吨500—700元,如果在家等秸秆经纪人上门收,每吨只能卖350—400元。

秸秆草毯项目是我市今年新引进的秸秆利用加工线,秘俐俐介绍,这些秸秆草毯可用于城市绿化草坪、屋顶绿化、河道护坡绿化、矿山宕口复绿、沙漠复绿等栽植绿色植物的基底,生态环保,未来市场“钱景”广,仅龙潭这条线一年能吃掉5000吨秸秆。

厂里40多台秸秆草绳编织机都让村民搬回家了,谁家开镰收割就自己把秸秆运回去编,我们负责卖。”10月26日,记者来到高淳桠溪镇韩桥村村民芮友国办的秸秆草绳编织厂,偌大的厂房里只有三四名村民在编草绳(如图 本报通讯员 高晓平 本报记者 吴彬摄)。“村民自己在家编,秸秆收运难题也解决了。”有多年秸秆利用经验的芮友国说。

土气”的秸秆利用玩出高科技

麦田、稻田里的“土气”秸秆,在南京的利用已玩出高科技,南京工业大学的秸秆生物天然气利用就是其中一例。“我们将秸秆等废弃生物质,通过转化技术制成清洁能源。”负责该项目的南京工业大学生命与制药工程学院专家介绍,这是一项市场化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技术。

目前包括北京化工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院校,都在废弃生物质转化生物天然气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但南工大是首家实现项目中试的。”该校生命与制药工程学院专家说。在南工大浦口校区,“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正在努力推进,一旦全面实施,可年消化周边农村秸秆2000吨,产生车用生物天然气36万立方米。

把秸秆压成块,做成生物质燃料,区里燃煤锅炉改造项目都用得着。”六合区龙袍街道与徐州绿能公司联手成立的恒润秸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昨天在秸秆压块加工生物质燃料现场告诉记者,这个加工厂一年可收秸秆5000多吨,不仅周边村子的秸秆能全吃掉,其他镇的秸秆也可以运过来加工。区里和镇上都有燃煤锅炉改造项目,他们正在和项目组联系,为秸秆生物质燃料找下家。

秸秆做成的饲料、基料、肥料是抢手货

拉回去做鸭舍垫料便宜又好用。”这几天,高淳古柏镇的30多户养鸭大户全忙着在各农户稻田里收运秸秆。早在秋收前,这些养鸭大户就和镇上的韩村、戴家城等村子的稻农们签好了协议,全镇有8000亩稻田秸秆被养鸭大户们“承包”。

用秸秆做垫料、肥料、基料,现在南京各涉农区都有项目,做出来的基料、肥料等也很抢手。栖霞区八卦洲的南京明珠饲料有限公司把秸秆降解加工成有机肥料,现在1年能收储秸秆3.6万吨,“这些有机肥已列入省肥料推广和补贴目录。”该加工厂负责人说。在高淳区南京高固食用菌科贸有限公司,用秸秆做基料培育食用菌现在已成为当地热门产业,每年消化掉的秸秆有1.2万多吨。

在六合区马鞍街道,今年秋收前,不少奶牛、鹿等反刍动物养殖户已抢着和金泰高能饲草饲料有限公司签下了秸秆饲料“周公草”供货协议。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他们每年“吃掉”约3万吨秸秆,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排放2.6万吨,减少碳排放约0.7万吨。公司与农户签订秸秆供应订单,农户每亩可增收150元以上,当地农民整体创收约600万元,厂里加工秸秆饲料需要人手,也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难题。(记者 韦铭)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于倩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
新桥镇将奖励工业经济发展标兵
新桥镇党委、政府6月16日出台《2016年度全镇工靖江网
新港村打造高清互动广电宽带示范村
昨天,江苏有线靖江分公司走进斜桥镇新港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