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培育乡贤组织 提升村居自治水平

14.06.2017  13:02

  新华网南京6月13日电(虞启忠 张全连 袁跃东)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司法行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新打造“乡贤会”社会组织,发挥乡贤作用,以德法融合促进浦口社会治理,强化了村居的法治意识、提升了村居的自治活力、提高了村居的治理水平,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挖掘乡贤资源,注重“三贤”融合

  为了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乡贤队伍,浦口司法局明确遴选标准,确保乡贤队伍质量。通过发布“招贤榜”、村居民自主推选、小组上报、村居考核等程序,在全区选拔、吸收了1069名有德行、有声望、有才能的长者和贤人,成立了124个乡贤会,覆盖了所有村、社区。定期对乡贤人士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等业务培训,通过法治讲座等形式,进行法律常识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宣传等活动,提升乡贤人士参与纠纷化解和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的能力水平。

  实际工作中,浦口区司法局注重“三贤”融合,提升乡贤队伍活力。颂传“古贤”,让“乡贤文化”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原动力;吸收“今贤”,引导新乡贤用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引导村民依德做人、依法办事,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培育“新贤”,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基层的新乡贤,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实施精准普法,提升群众自觉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意识

  设立乡贤讲堂,制定“普法菜单”,引导乡贤人士发挥自身专长,为社区居民开展婚姻家庭、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金融安全等法律知识讲座370余场,提升群众法律素养,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的意识。结合“律师进社区”、高校志愿者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等普法活动,建立律师、志愿者与乡贤对接机制。通过乡贤及时搜集当地村居民的共性法治需求和个性法律诉求,拟定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和活动内容,实施精准普法、精准服务。

   创新“乡贤+联勤”工作模式,化解矛盾纠纷

  结合司法局在全区社会治理“大联勤+”系统中的职责任务,主动作为,创新“乡贤+联勤”工作模式,积极引导乡贤人士参与网格化巡查,建立巡查排查、纠纷预警、分级响应、联动处置等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38件。

  几年来,民间乡贤在尊法守法的引领示范、民间规范的遵从约束、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社会道德的评价评判、村居事务的参与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全区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提升至99.62%,信访量比2015年下降了11%,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