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也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 一图纵览前世今生
新华报业网讯 记者今天有幸提前进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发现这里真是殊胜之地。
记者吴俊摄
大报恩寺交汇了“一带一路”
南京是最早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城市。
公元247年,西线僧人康僧会前来传法,开启了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
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经陆路丝绸之路至天竺,游历3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经海上丝绸之路归国,在南京古长干里一带写成第一本中国与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著作《佛国记》,是中国经陆路到印度后由海上回国并且留下记载的第一人。
公元639年,大唐高僧玄奘自长安出发,经陆路丝绸之路至天竺,历时17年,途径100多个国家,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公元988年,大报恩寺前身长干寺的可政大师将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从终南山紫阁寺背负长干里建塔供奉,从此玄奘的顶骨舍利瘗藏于此地长达千年。
600多年前郑和从龙江扬帆远航,肇始了世界大航海文明;在他六下西洋之后,改任南京守备,成为大报恩寺工程的总负责人。整个工程耗时17年,郑和主持了开工典礼和竣工大典,是大报恩寺后期建设的主要主持者。
玄奘是陆上丝绸之路最杰出的代表,郑和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二位汇聚于此,代表着大报恩寺遗址是“一带一路”的汇聚点。
感应舍利是最神奇的舍利
感应舍利是最神奇的舍利。在江南佛法之始,来自西域的高僧康僧会行法事,三七之期,求得感应舍利。东吴大帝孙权“神其事”,在古长干里建建初寺、阿育王塔供奉感应舍利,长千里遂崇称“佛陀里”,江南大地从此佛法大兴。敦煌壁画《康僧会传教图》也描绘了康僧会献舍利的场景。
唐朝时,时任润州(今镇江)刺史的李德裕见长干里有佛光,将长于寺阿育王塔的地宫打开,发现了21枚感应舍利,将其中的11枚迁往润州,另10枚则留在原地。
北宋时期,可政大师奏报宋真宗,长干里感应舍利放光,朝廷查证后,“信其事”。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可政大师重建长干塔,并在地宫瘗埋佛顶骨真身舍利、诸圣舍利和感应舍利。
2008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发现宋代长干寺地宫,地宫中出土的石函镌刻《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一文,记载事情的详细经过,并明确其中瘗埋“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
感应舍利,由感恩而生,因知恩而显,为报恩而灵,以推恩而圣。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刘艳元周娴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