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 进中提质

05.05.2016  19:40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依旧复杂多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主动顺应外部形势变化,围绕发展“五型经济”的目标,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抓好政策落实,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经济运行显示出向好的趋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来,我市继续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

从产业看: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21亿元,可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8.47亿元,可比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89.56亿元,可比增长10.6%。

  1.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96.77亿元,同比增长7.8%。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长势良好,一季度小麦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种面积)91.5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30.8%;蔬菜总产量61.52万吨,同比下降1.2%。

一季度,全市肉猪出栏23.75万头,猪肉产量1.7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4.8%。从猪存栏情况看,一季度末全市猪存栏45.08万头,同比增长0.4%;能繁殖的母猪2.09万头,同比增长10.6%。

  1. 工业生产扭转下降局面

一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7.58亿元,同比增长0.4%,继续保持低位运行态势,当月生产回暖,走出了1-2月产值同比下降1.8%的低谷,扭转了去年3季度以来生产持续下降的不利形势。

从行业看,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正增长的行业比1-2月多了2个,其中,我市工业中比重前2位的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574.50亿元和502.78亿元,同比增长10.7%和5.8%。

从大户企业看,一季度全市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数有3家,与上年同期持平;超十亿元的企业35家,比上年同期减少5家。这35家工业大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548.0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50.3%,同比增长1.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1. 服务业对全市发展贡献加大

一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可比增长10.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4.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为70.6%,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成为领跑和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8.0%,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比苏南平均水平高出7.1个百分点。在工业处于低位转型的困难时期,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继续发挥着支撑作用。

金融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8.70亿元,可比增长17.8%,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为26.5%,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8476.33亿元,同比增长20.8%,较年初新增存款2588.5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831.47亿元,同比增长21.2%,较年初新增贷款1613.65亿元。

信息软件、租赁商务等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238.62亿元,可比增长16.0%,高于全市7.5百分点,对全市贡献率为20.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0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一季度,全市房地产业共完成增加值90.91亿元,同比增长12.2%,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5.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4 、就业创业促居民收入稳定提升

就业形势较稳。 一季度,我市克服经济下行给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总体上保持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5万人,同比增长2.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2.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2%,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

创业规模扩大。 全市积极营造创业创新的就业氛围,一季度,全市培育自主创业0.37万人,同比增长5.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5%。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1154人,同比增长19.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4%。

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一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0.1元,同比增长8.9%,增幅高于去年一季度0.6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0.4个百分点。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35.1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85.0元,同比增长8.9%,增幅与城市居民持平。

5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一季度,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为103.0,同比上涨3.0%,涨幅较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上升0.9和1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七升一降”,食品烟酒类上涨3.3%;衣着类上涨9.1%;居住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1%;医疗保健类上涨11.9%;其他用品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9%

二、供需两侧明显改善

一季度,全市一方面按照中央确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狠抓“五大任务”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引导和深入拓展需求潜力,全市供需两侧指标均出现积极变化。

1 、内外需求规模显现扩大迹象

投资增幅由负转正。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6.94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较1-2月回升8.8个百分点,复苏势头强劲。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4亿元,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2.74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较1-2月收窄17.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01.60亿元,下降5.8%,降幅比1-2月份(-21.8%)收窄16个百分点;服务业完成投资768.4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1-2月提高3个百分点。在服务业投资中,房地产完成投资370.37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较1-2月略有回落。

消费市场增幅提升。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40亿元,增长10.0%,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较今年1-2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09.2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674.61亿元,增长4.9%;住宿餐饮业实现34.67亿元,增长10.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8.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升6.9个百分点,增长快于批发零售业。









外贸出口走出低谷。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09.44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市销售产值增长8.2个百分点,扭转了2月份出口交货值负增长的走势。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一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22.02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实现出口7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增幅扭转了去年五月以来同比负增长的局面,比去年全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提高了7.5个百分点;实现进口47.57亿美元,同比下降14.3%。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显现

今年以来,全市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库存过高等突出问题入手改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取得一定成效,供求状况进一步改善。

重化结构有所改善。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711.11亿元,同比增长5.3%,重工业完成产值2366.21亿元,同比下降1.0%。重工业比重从去年同期的78.0%继续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76.9%,重化工业结构继续改善。

工业“去产能”继续深化。 一季度,全市钢铁产业完成产值125.16亿元,在去年一季度同比下降4.9%的基础上,又同比下降了27.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4.1%,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一季度,石化产业完成产值673.41亿元,同比下降8.2%,占全市比重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其中水泥熟料产量下降24.1%,生铁下降6.8%,粗钢下降5.6%。

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 一季度,全市房地产销售面积339.53万平方米,增幅在上年不断走高的基础上继续上行,同比增长12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20.75万平方米,增长128.6%。商品房销售金额528.92亿元,同比增长171.5%,其中,住宅销售金额498.03亿元,增长180.7%。一季度,房地产待售面积535.5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5.54万平方米,其中空置1-3年的待售面积同比减少12.37万平方米,空置3年以上的待售面积同比减少3.87万平方米。

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回升。 一季度,南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回升,由1月份的93.5、1-2月份的93.9,回升至一季度的94.0,比去年同期PPI的水平(90.2)提高了3.8,虽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断减缓,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3.5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尽管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影响,但也反映出市场总体供求状况有所改善。一季度,南京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3.5,比去年同期回升3.3。

三、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努力克服外部需求不旺,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带来的压力,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转变,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 、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

高技术行业强势增长。 一季度,我市规上高技术企业完成产值729.18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高出全市产值增长9.7个百分点。在六大高技术产业中,增幅超过全市的产业有4个,分别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同比增长218.6%、信息化学品制造增长39.6%、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5.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0%。六大高技术产业总体增幅比1-2月提高了8.2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全面增长。 一季度,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721.5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5.9%,同比增长8.2%,高出全市产值增幅7.8个百分点。在装备制造业的八大行业中,除了体量较小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其他七大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前三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572.27亿元,增长10.7%;汽车制造业完成506.48亿元,增长6.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209.02亿元,增长11.4%。

高耗能行业生产得到控制。 一季度,全市五大高耗能企业完成产值798.16亿元,同比下降12.5%;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7.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7.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8%。

2 、现代服务业凸显出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技术类现代服务行业在服务业转型升级中展示出强劲发展势头,与服务业新增动力一起共同推动南京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服务业发展新动力增势强劲。 2015年全年新增24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今年1-2月这部分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66.1%,为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奠定基础。

信息传输软件、商务服务增长较快。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个行业合计营业收入增长25%。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1-2月实现营业收入143.57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管理服务和法律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均在25%以上。

科技服务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1-2月,我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9.77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领先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及综合科技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两者增速分别达到30.7%和21.8%。

3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民生投资在整个投资中凸显强劲增长势头。 一季度,教育投资同比增长1.44倍,卫生投资同比增长66.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58.2%。民生投资增幅远高于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的增幅。

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1-3月,全市民间投资完成744.81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比1-2月份和去年全年分别提高7.3和2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的比重达62.4%,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

4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生活改善类商品增长较快。 根据1-3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调查资料,烟酒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日用品类等类商品增幅超过10%,其中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增长36.5%,比去年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增幅达29.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4%,家具类增长17.3%。

石油类零售额增幅由负转正。 一季度,石油类商品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3.7%,扭转了15个月以来累计增幅下降的局面,增幅同比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快速增长。 一季度,我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14.39亿元,增长59.6%。

5 、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季度,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强劲回升,该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66.24亿元,占全市工业品出口交货值总额的65.0%,同比增长14.8%,拉动了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9.1百分点。

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在平稳运行的同时,收益水平有所提高,创业创新日益活跃,收入水平稳定增长,发展质量得到充分彰显。

1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4.87亿元,增长16.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56.15亿元,同比增长21.4%,较1-2月提升0.3个百分点。

2 、工业效益良性增长

一季度,南京市工业效益总体良好,指标保持较健康状态。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创造利润总额为118.89亿元,同比增长22.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速度8.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19.9个百分点。从亏损情况来看,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6.81亿元,同比下降15.5%。

3 、服务业收入水平保持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309.51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比全部税收快16.9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51.7%,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业及信息传输业税收出现高速增长,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4.2%和23.0%,两者合计实现税收占服务业税收比重达45.8%,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8.2%。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6.92亿元,同比增长16.0%,延续了去年四月份以来两位数的增长势头。

4 、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增强,鼓励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发展活力增强,为南京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一是新产品打造新增长点。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31.04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2.5个百分点。

二是“互联网 +” 相关 服务业形势可喜。 1-2月份,全市48家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67亿元,增长66.1%。1-2月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15.92亿元,增长70%。

三是特色旅游和文化产业势头较好。 六合区精心打造的桃花文化旅游节、锦绣龙袍、巴布洛生态谷年货大集和樱花节等,带动旅游市场的火热,重点景区(点)游客量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高淳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溧水石湫影视文化产业板块发展较好,一季度收入同比翻番。

总的看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季度开局良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转型突破的力量正在积聚。但也要看到,目前全市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阵痛期,经济仍未摆脱下行压力,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适应新常态,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拟稿人: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