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托举南京服务型经济成为发展主引擎

05.05.2016  19:40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上的领导下,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五型经济”,“十三五”南京服务型经济开局良好,从支撑因素看,新旧动能转换、有效需求扩大、重点领域向好、重点企业贡献加大等均对全市服务型经济的较快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与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形成合力,共同托举了全市服务型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进展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增幅、占比均居三次产业之首,服务业占比再创历史新高,服务业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89.56亿元,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5倍,稳居龙头产业地位。占GDP的比重达58%,比第二产业占比高出18.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占比再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较上年同期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增长水平高出4.8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6%,比上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在全市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去产能”带来工业整体经济减速慢行的情况下,服务型经济成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主引擎。

二、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需求

服务业投资持续回升。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768.4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较1-2月份提高5.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提2.6个百分点,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5.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比达64.7%,较上年同期提升了3.4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27.3%。

消费市场整体稳中有升。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40亿元,同比增长10.0%,增幅较1-2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提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7.94亿元,增长8.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9.47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外贸出口有所回暖。 一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2.02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实现出口7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增幅扭转了自去年5月份以来连续10个月负增长的局面,比去年全年提高7.9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提高了7.5个百分点,呈现出一定的回暖迹象。

三、 重点领域服务业活力积聚

——“ 互联网 +” 相关 服务业增势强劲

一季度,全市48家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7.49亿元,增长67.1%。“互联网+贸易”商贸流通、大宗商品、产品交易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一季度,我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14.39亿元,增长59.6%。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旅游”企业,1-3月实现营业收入增长98.1%,对全行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 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作用凸显

一季度,全市1944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商务服务、科学研究以及信息传输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51.57亿元。同比增长15.2%,领先规上服务业行业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其收入占比达到91.7%,较去年1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9个百分点,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92.5%,较去年1季度提升了9.4个百分点,规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据规上服务业的主体地位在进一步凸显。

—— 金融业牵起服务型经济“牛鼻子

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对整个服务型经济发展起着引领作用,1-3月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8.70亿元,增长17.8%,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出服务业今年一季度增速7.2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22.6%,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一季度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9万亿元,增长20.1%,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05万亿元,增长19.6%,比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受调查的重点银行业单位一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225.22亿元,增长33.7%,与去年同期下降4.3%相比出现了大幅反转。一季度保险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0.35亿元,增长45.5%,比上年同期提高22.8个百分点。

—— 房地产业“去库存”效果显现

一季度,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0.91亿元,同比增长12.2%,与上年同期下降3%相比出现较大反弹,占全市服务业比重为7.6%,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显现,一季度,全市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8.6%;实现商品房销售金额528.93亿元,增长171.5%,其中住宅销售金额498.03亿元,增长180.7%。一季度,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增势强劲,随着全市二手房市场回暖,带来房地产中介服务业龙头企业营收高速增长。1-3月全市24家规模以上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18亿元,增速达82.3%,182家物业管理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7亿元,增长25.5%。

—— 交通运输业总体运行平稳

一季度,全市公路、水路、航空共实现客运量3032.93万人,同比增长0.3%;实现货运量5699.81万吨,同比增长2.5%,客运量与货运量均在低速中运行。在运输周转量方面,全市公路、水路、航空共实现客运周转量64.3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1%;实现货运周转量557.48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2.3%。民航完成客运量239.08万人,增长10.1%;完成旅客周转量31.17亿人公里,增长5.1%;完成货邮吞吐量8.00万吨,增长5.3%。一季度,城市地铁实现客运量1.95亿人次,增长56.2%,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

—— 服务业税收增势强劲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309.51亿元,同比增长28.6%,比上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全部税收增幅快16.9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51.7%,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1-3月房地产业及信息传输业税收出现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54.2%及23%,两者合计实现税收占服务业税收比重达45.8%,对服务业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68.2%。

四、服务业企业营收增势良好

一季度,全市纳入国家联网直报的259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8.26亿元,增长15.1%,延续了去年四月份以来两位数的增长势头,较去年1-3月提高7.1个百分点。主要动因: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态势向好,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创业创新氛围浓厚,2015年末全市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49家,这部分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73亿元,增长61.9%,贡献率12.8%,孕育了新的增长动力。二是去年同期基数偏低,2015年一季度服务业发展处于低谷时期,8%的增幅为全年最低点,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也是今年一季度高开的原因之一。三是多数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个行业门类中,除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外,9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累计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四是一批龙头企业增势强劲。全市亿元以上排名前10的龙头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08.12亿元,增长21.3%,对服务业总体增长的贡献率达30.1%。

今年一季度,尽管我市服务型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积极变化,但通过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比较和分析,还存在一定差距。1-2月,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与处于第一方阵的广州市、深圳市相比,服务业收入规模差距相当大,1-2月广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53.27亿元,深圳市接近1000亿元,为968.87亿元,我市不足600亿元,仅相当于广州的一半,深圳的六成。我市与处于第二方阵的杭州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1-2月杭州市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744.8亿元,高出我市157.9亿元,相当于1-2月我市440家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创造的营业收入总量。

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务型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实现“开门红”,但也要看到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阶段全市上下要继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巩固提升服务型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确保全市服务型经济争先进位,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当前我市经济转型升级、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要蹄疾步稳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研究、大力争取用好用活国家、省、以及我市出台的“1+5+3+3”政策,协调推进改革、发挥政策合力,应高度重视服务型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稳定器、主动力的作用,将发展服务业提升至重要位置,进一步在服务型经济国企、财税、金融、资源价格、市场准入等改革领域加快突破,以制度的创新释放出巨大红利,扩大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是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引领。 当前我市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新阶段,近期,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要紧紧抓住新一轮消费升级带来的有利机遇,积极培育信息、旅游、健康、养老、绿色、文化等消费热点,使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发展“服务型经济”的突破口,为经济增长提质增效提供持久强劲的动力。

三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广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凸显集聚区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打造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把三大枢纽优势转变成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

四是加快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 加快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引导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形成一批拥有品牌服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大型企业,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加快培育省级服务业名牌企业。更好地支持龙头企业创业创新活动,鼓励龙头企业探索建立大企业技术更新和孵化器技术创新互相依存、有机衔接的发展模式,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将服务网络向市外延伸。(拟稿人:查莉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