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给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定标准

16.11.2017  15:36
        11月12日上午,在靖江市生祠镇利珠村,农机手驾驶大马力中拖在田里耕耘,深翻后,收割时已切碎的秸秆和10公分左右的留茬全部“”进土层,再也不用拖出去处理。“全村1100多亩粮田,稻麦两季秸秆全部还田,没一根草运出去,也没一个火点!”村党总支书记冷红明说。
        在靖江市市,像利珠村这样靠双季秸秆全量还田、彻底解决秸秆禁烧难题的村还有不少。近年来,靖江市市在全省首创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稻麦双季秸秆还田比率连续多年在省内领先。昨天,由市农委编写的“沿江地区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程”泰州市地方标准新鲜出炉,这套让我市秸秆禁烧工作连续3年稳居泰州前列的“靖江经验”,有望在全泰州乃至全省范围内推广。
        “秸秆在靖江难有出路,还田是最佳选择。”市农委农机推广站站长印永忠介绍,2011年靖江市市首次推行秸秆禁烧工作。那时,周边地区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方法:焚烧发电、制作草编、沼气池汽化、动物饲料、用作食用菌基料。我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一年产生秸秆约30万吨。距离我市不远的泰州有生物质发电厂,秸秆燃烧值太低,电厂收购不积极;制草编,靖江没基础;汽化,靖江煤气、天然气覆盖广,农户积极性不高……无奈,2011年开始,市农委尝试在东兴镇旺稼村、马桥镇九一村、新桥镇孝化村等地试行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全量还田往往由于农业机械耕作层浅,会对下一茬作物造成影响。”印永忠说,为此,靖江市市与高校合作,研发出集播种、施肥、秸秆还田、整平于一体的多功能水旱耕种复式作业机,使秸秆与土壤充分融合,解决秸秆影响下茬作物的问题。
        “之前,靖江有少量农户做秸秆全量还田,但争议多,我们决定现身说法。”市农委作栽站站长展旭东说,为动员农户接受还田,市里开了上百场现场会、技术培训会。新桥镇礼圣村种粮大户陈纪武是我市最早尝试秸秆还田的农民。“我家有100多亩地,秸秆禁烧后,草只能往家里拉。要么烂掉,要么等禁烧期过了再烧掉。”2012年夏季,他开始搞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来年庄稼收割后,每亩增产100多斤,心才定了。2015年秋季开始,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以前一到秋收就紧张,天天到田头站岗。秸秆还田后,才真正做到了不着一处火,不冒一处烟。”马桥镇朝西村党总支书记陈小海说。
        更重要的是,秸秆全量还田让土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农委耕保站实地监测发现,稻麦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效养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和改善土壤结构。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5%左右,土壤“变肥”了,种粮大户们种地变得更“任性”了。在马桥镇九一村,种粮大户花汉东的稻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田里,水稻最高亩产749.2公斤,比普通田块高100公斤/亩。新桥镇孝化村采用不施农药、化肥、激素的种植技术,凭借“自然力”和“土壤力”去栽培水稻。生产出的“孝化大米”顺利取得绿色大米的认证,比普通大米每公斤贵10元,还供不应求。西来镇德丰家庭农场则探索种养结合、秸秆全量还田模式,在稻田里套养鱼、鳖、龙虾,田边设置太阳能诱虫灯捕捉害虫,确保稻田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生产的全是无公害稻米,与上海、南京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