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首倡者赵龙来自无锡 写下589字提案

10.12.2014  10:42

接受特别贡献奖的赵龙在接受媒体采访。

        昨天上午,无锡民建会员赵龙,作为国家公祭日首倡者,领受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赵龙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珍藏九年的手写提案,上面工整的589字已被载入史册。拿在赵龙手中的提案,总共5页纸,49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的签名占去2页,涉及提案内容的仅589个字,可字字千钧,一经提出就成为当年全国“两会”上各方关注的“一号提案”。

        “日本作为侵略者都在公祭广岛、长崎遇难者,我们对被屠杀的同胞却没有类似规格的纪念活动。”赵龙回忆说,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相关建议比较多,而将纪念活动提上国家公祭的高度,他的提案是“独一份”。

        2004年,赵龙和孩子第一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除了沉重和悲愤,也倍感困惑和震惊。“二战史上发生人类灾难的几个历史地点都已是世界遗产,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人类浩劫,中国人民历史的大灾难,我们仅仅是在地方层面进行悼念,纪念馆本身也是地方性的机构,这跟国际通用做法差异很大。”赵龙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南京之悼,国人之悼;南京之痛,民族之痛。

        2005年的全国两会,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江苏省委主委的赵龙,首次提出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9年里,赵龙的努力一直未停。2012年,在他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最后一年,他再次提出设立国家公祭日。今年2月27日下午,九年前联名提案的委员之一、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昌智从北京打来电话,向赵龙报喜:“刚表决通过,当年你提的国家公祭日被定下来了!

        “国家公祭日的制定,完全顺乎民意,我个人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赵龙还期待他的另一个提案能够实现,即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升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遗产。(朱桂兰  刘梦雪)

来源: 扬子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