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和平宣言》作者冯亦同

13.12.2014  14:18

  “用诗经体展现东方智慧,祈福世界和平

  ——访《和平宣言》作者冯亦同

  新华报业网讯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悲壮的历史追溯,庄严的和平祈愿,都浓缩在240字的宣言中,既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又饱含深情、极具震撼。

  说起公祭日《和平宣言》的创作过程,南京市著名诗人冯亦同抑制不住的激动,“接到这个任务,我很荣幸!我把对南京的情感,对历史的认识,对和平的展望都倾注其中了。”创作《和平宣言》对冯亦同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从2002年起他已经应邀执笔为南京市撰写了五次《和平宣言》,“只不过之前都是以政论体撰写的,这次我接到任务后,就想到要以诗歌的形式,我最终确定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四字一句,既考虑到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也考虑到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

  73岁的冯亦同已经在南京求学、工作、生活几十年,南京已是他的第二故乡和心灵家园,南京山水城林的自然风貌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都是他创作的源泉,1937年12月发生在南京的人间悲剧,是南京最惨痛的城市记忆,这也是冯亦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先后主编诗集《不屈的城墙》、出版个人诗集《紫金花》。2000年1月,侵华日军老兵东史郎上诉案被日本最高法院终审驳回上诉并判罚处50万日元的“世纪审判”,激起了冯亦同和南京一群文化人的愤慨,在声援东史郎的同时,他们也迫切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决定要以音乐、文学的方式谴责战争、呼唤和平。冯亦同以一级作家、诗人的身份,成为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的文学总撰稿,在参与酝酿《和平颂》曲目的过程中,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对和平学研究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从五次撰写“政论体”《和平宣言》到为首个国家公祭日撰写“诗经体”《和平宣言》,冯老说,尽管每次撰写都激情澎湃,但毫无疑问这次创作的挑战更大。怀着对南京深深的热爱和对国家立法举办公祭日的敬重,他初稿写了400字,把秦淮风光、宝船遗址、天下文枢等有关南京的美好景物都写了进去,其后几经修改,最终凝练成240字。通篇既要考虑韵律和节奏,也要考虑内涵和气势,希望能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与卓越智慧,因此从《礼记·礼运篇》、《周易·条辞传》分别选取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地之大德曰生”两句经典,“中国人讲究道与德,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这是中国先贤的智慧,中国人历来是热爱和平的”,冯老以这两句经典名句为主干,在《和平宣言》中写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十六字,“和气致祥四个字是我创作衍伸的,这个意思非常明了,以和为贵、只有和平才能带来祥和与幸福,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冯老解释说,《和平宣言》要表达的就是为全人类祈福,远离战争、珍重生命。

  “朋友们在现场听了学生们诵读《和平宣言》,都跟我说很震撼!”冯老欣慰地说。

原标题: “用诗经体展现东方智慧,祈福世界和平”   ——访《和平宣言》作者冯亦同

编辑: 章强、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