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职工眼中的“娘家人”:一个工会主席的兄弟姐妹情

10.10.2015  10:53
 

中国江苏网讯 在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工会主席,他一直坚守在职工家访的第一线,用自己真挚的感情走进每个职工的心房,温暖了一线工作者,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也美丽了工会主席这个称谓。15年来,他收获了职工的信赖,更重要的是与他们成为了兄弟姐妹,成为了他们的“娘家人”。

  他,就是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工会主席董晨鹏。

 

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工会主席董晨鹏(本组图片由赵怀民/摄)

一推一”亲情家访 关爱每一位职工

  “一勤天下无难事”。这是董晨鹏在其书《我的兄弟,我的姐妹》的引言里写的第一句话。他相信,只要勤奋坚持,没有什么事情是难办的。董晨鹏所在的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有在职员工2000多人,公司总资产超2000亿元。员工多为城市一线工作者,涉及保安、保洁、停车收费、食堂服务、小区管理、绿化养护等基层工作岗位。他是1999年底来到该集团的,并于2001年开始进行家访,算下来家访时间已长达15年,他对家访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早已让他在职工心目中成为了“娘家人”。

  谈起家访,董晨鹏告诉记者,实际上在这十几年时间里家访是经历了四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从2001年到2005年9月,这一阶段的家访只是普通形式上的节日问候。第二阶段的家访从2005年9月6日到2008年1月5日,期间公司成立了“小火炉”专项帮扶资金,所谓的“小火炉”帮扶资金,是指公司向有需要的职工提供无息贷款,贷款金额一般为1万元,最长可贷3年。此外,公司还启动“两助一关爱”项目,即助业、助学、关爱外来务工人员。随后,公司“六必谈六必访”工作制度的出台也意味着家访进入第三个阶段,从2008年1月5日到2013年1月的这五年时间是家访进入制度化和日常化轨道的一个阶段。2013年1月以来,也就是现在所处的家访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的家访已不是以往“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这种四季歌的形式。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位开巡逻车的一线员工提出,今后的家访可以让员工协商推荐。董晨鹏觉得这个意见很可行,于是,从2013年1月起公司开始以职工推荐的方式进行家访,也就是“一推一”亲情家访。家访对象不是由主席指定的,而是由职工自己来定的,由上一位家访对象推荐下一位家访对象,其形式就像走亲戚一样,职工是家访的主角,主席是配角。只有在这次的家访中,主席才能知道下一位家访对象是谁。

以真情换真情 亲情家访的脚步不会停

  当记者对董晨鹏十五年来从未间断的家访感到惊讶和佩服时,他说:“这或许跟我的家庭和职业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董晨鹏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码头工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四。有次父母闹矛盾,母亲一气之下搬去居委会住,不肯回家。其父所在单位的书记得知此事后,立马在其父母两边做思想工作,后来母亲才肯回家,父母两人和好如初。

  虽然出生在普通家庭,但董晨鹏坚信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改变现状。1989年7月,他从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报社当了8年的记者。1997年,他任职镇江市委宣传部负责新闻督查工作,直到1999年底,董晨鹏来到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在采访中,董晨鹏回忆说,“‘一推一’亲情家访实行快三年了,我坚持每周去一位职工家,一般家访时间安排在周五或周六晚上,尽量不影响职工正常的上班和休息时间。这样算下来‘一推一’家访已走进180多户职工家庭。我深刻体会到普通职工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对生活、情感、事业和理想的追求,每次家访后感触很深,回来后我就把这些感触记录下来,并汇集成《我的兄弟,我的姐妹——一个工会主席的家访周记》这本书。

  “学新闻的基本功就是调查研究,亲情家访和新闻工作很相似,也需要深入了解研究被访者家庭状况。这么多年来,我并没有把家访当作一份工作,我把它作为我的爱好。”董晨鹏表示,“今后,‘一推一’家访还得继续下去,它没有技术含量,但需要持之以恒。我相信一句话,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

职工心中的“董大哥” 领导心中“难能可贵的人

  家住花山湾六区的殷栋民,现在九华物业总部食堂做保洁工作,她是丹阳人,原来在酒店做过服务员、大堂经理,也做过医疗器械店的店长,后来嫁到镇江,为了家庭她需要在镇江市区找份工作,2012年元旦后经朋友介绍来到镇江大市口广场做保洁工作。

  “我刚来做保洁的时候只是想把这份工作作为过渡,没想过要一直做下去,中途想过要换行。那时还在大市口广场做保洁,在广场工作时经常听到同事提起董主席,提起他的‘一推一’家访。终于,到了2014年元月3日,经同事推荐董主席来到我家,但他毕竟是公司的领导,平时很难见面,我很激动也很紧张。但见了董主席本人后,感觉特别亲切,他跟我聊了很多关于工作、生活方面的想法,并让我重拾了自信,觉得保洁这个工作普通但不平凡。后来,我又在董主席的鼓励下报考了成人大学,上班业余时间的生活也变得十分充实。”殷栋民说道。

  谈起对董晨鹏的印象,殷栋民颇有感触,“董主席给我更多的感觉是像大哥一样的照顾我,感觉受了委屈有家人可以倾诉,遇到困难有家人可以帮助。遇到一个好的领导不容易,正因为有董大哥这样的一位好领导,我一定要更加勤勤恳恳地干好现在的工作。

 

记者采访明珠大厦管理处保安王金全

  和殷栋民有着同样感触的是明珠大厦管理处的保安王金全。“董主席助人为乐,为民办实事。”王金全说道,“董主席是2013年6月14日去我家家访的,我记得当时我儿媳妇需要找工作,我就想着请董主席帮忙,希望他能给我儿媳妇在公司安排一份对口的工作。后来,董主席真的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现在我儿媳妇已经是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了。对于这件事,我一直铭记在心,感谢董主席切实为我们职工着想,帮我们办实事。

 

记者采访江苏省建设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韩益华

  董晨鹏是江苏建设系统工会主席联系职工的杰出代表,也是建设系统工会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发现和选树的一个典型。江苏省建设工会韩益华主任介绍说,董晨鹏的亲情家访模式接地气,更难能可贵的是数十年的坚持,密切了工会与职工的关系,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建设系统职工人数众多,一线工作环境相对恶劣,职工更需要关心和帮助,董晨鹏的事迹诠释了一个工会主席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2014年7月,省建设工会作出了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系统开展向董晨鹏同志学习的决定,同时在镇江召开全系统工会干部会议,并举行“建好职工家,当好娘家人”活动启动仪式。今年4月份,省建设工会报请省总工会授予董晨鹏“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建设系统将持续深入地开展向董晨鹏学习的活动。

颜霏 /文 赵怀民 /摄 

2015年9月28日《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