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良心工程”为何遇冷

13.08.2015  11:01
综合管廊,“良心工程”为何遇冷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投入6亿启用一年进驻单位迄今寥寥

  综合管廊,“良心工程”为何遇冷

  

  新华报业网讯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15年起,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去年青奥会前夕,南京首条综合管廊——河西南部地下管廊投用,至今刚满一年。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自来水、公安交管线路以及河西管委会自用、协作单位管线外,尚未有一家社会管线单位入驻,处于“嗷嗷待哺”状态。

  雨果曾把巴黎发达的下水道称为“城市的良心”。那么,南京综合管廊这一“良心工程”,为何却遭遇管线单位的冷遇呢?

  管廊“小地铁

  投入大利用率低

  南京河西地下管廊全长8.9公里,呈“”字形下穿江东南路、红河路、天保街、平良大街地下。走进6米深的地下管廊,真是别有洞天:高宽都有3米多,宽阔、绵长。管廊为双舱结构,其中一舱为热力管线度身定做,来自华润板桥电厂的蒸汽余热,通过这条管道进入河西南部的青奥场馆,夏天制冷、冬天供热,大大节约能源;另外一舱为水电管线,但只有一侧墙壁上钉排的架子上竖放着粗细不一的管子,另一侧却空荡荡的。

  南京市规划局河西分局副局长李宁介绍,目前进驻管廊的管线单位中,热力管道是河西指挥部协作单位,共同开发建设综合管廊,自来水、公安交管管线是公用事业单位,其余则是河西有轨电车自用的市政管线。已投用一年的地下管廊,还没有电力、通讯等任何一家经济实力强、检修频次高的社会管线单位进驻。

  没有社会管线单位进驻,地下管廊利用率降低,也就没有稳定持续的回报,可项目投入不菲。“公共管廊被称为‘小地铁’,工程造价很高。”南京市规划局市政规划处处长陈燕平介绍,双舱结构的管廊每公里投入要6000万元,河西是漫滩地区,地下工程造价高,每公里要六七千万元,全长8.9公里,费用就达6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