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调配、市场激励、科技护航 江苏力破“重化围江”难题

11.12.2020  22:02
  长江江苏段蜿蜒432.5千米,岸线总长1169千米,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

  在沿江城市众多的江苏,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前的江苏,石化、钢铁、冶炼等基础产业集聚长江两岸,“重化围江”也曾是江苏发展之“”,成为长江大保护亟须解决的难题。

  如今,自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以来,江苏在“”上狠下功夫,以“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勇气奋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治理路径,全省上下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对沿江低质低效企业进行“搬、改、关、转”;同时,推动沿江产业结构更新升级,并对沿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让城市与人共享治理长江后的生态红利。

  力破“重化围江”  迎来“绿色蜕变

  要破解长江经济带的“重化工围江”难题,让长江生态有质的飞跃,在江苏省发改委长江处黄韦华看来,“如何抓”是破局的关键,既要“”出效果,更要“”到根本。

  南京因江而兴、因江而盛。位于南京栖霞的燕子地区曾是“化工之乡”,曾有化工生产、仓储物流、砂场码头等各类企业404家,一度成为南京的重污染源。如今,漫步南京燕子矶滨江公园,清风扑面,岸绿景秀。

  然而,南京燕子矶砸笼换绿、腾笼换鸟的实践,正是江苏牢牢抓住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这一根本,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问题的一个缩影。

  绿色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2010年开始,栖霞区把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整治搬迁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拉开整治序幕。目前,燕子矶地区所有化工企业全部实现环保搬迁、退城入园,实现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华丽转身。

  泰兴,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濒临长江,有着24公里沿江岸线。1991年的春天,“东南西北中,处处是化工”是泰兴最真实的写照。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长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下,泰兴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决心,迅速出台一系列“铁腕治江”政策,并投入约6.2亿元,将50%以上的岸线进行生态化修复。从落后产能清退,生态环境修复、人文环境提升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转型。

  南通,一座拥有166公里长江干流岸线的城市,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然而,化工围江、码头林立、岸线被占,曾让这座城市的居民“滨江不见江”。

  2016年起,南通下定决心还山以林、还江于民,开启优化长江岸线布局的征程,并为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奠定基础。四年过去,从昔日的“滨江不见江”,到现在的“城市会客厅”,百姓切身感受到南通江畔的蝶变。

  科技引领政策加持  打造特色示范段

  保护长江,建章立制才能治本。近年来,江苏探索形成了一批长效机制,筑牢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铁栅栏”。

  其中,江苏率先将长江禁捕退捕写入省级地方性法规;率先出台生态环境监测省级地方性法规,率先全面推行省内生态补偿制度;制定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立下长江干流及14条支流1公里范围内的“最严规矩”;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让红线“守得住”、发展“保得好”、效益“调得高”,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

  进,需要创新。全省各沿江城市在省长江办的统筹规划指导下,积极探索、科学论证打造“最美岸线”的路径,深耕江城特色,按照“量体裁衣、各具特色、连片打造、提升标准”的原则开展实践。

  “我省提出打造长江沿线整治提升标志性工程和特色示范段,是推动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地见效、推动绿色发展实践的创新举措。”江苏省发改委长江处黄韦华说,通过打造各具特色的综合、生产、生活、生态4种类型示范段,带动沿江环境提升。

  如今,随着特色示范段建设向前推进,越来越多传统生产岸线正加速向生态、生活岸线转变。然而,这一切也离不开各地出台的规划章程。

  比如,南京发布《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及一江两岸“9大城市客厅”设计规划(征求意见稿),动员全市上下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镇江编制印发《长江岸线保护规划》,制定293公里岸线和沿江区域发展蓝图;南通以多规合一的思维编制实施《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项目化推进沿江示范段建设,项目数约占全省1/5;扬州推出《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19-2035)》等。

  除此之外,在高标准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引领沿江整体生态修复和岸线综合利用的同时,江苏还积极探索用科技手段解决长江生态问题。据悉,2019年江苏成立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该中心加速推进的环境DNA生物监测技术已经投入实际应用,仅需一杯水就能识别长江里的生物构成,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还江于民  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新局面

  从“重化围江”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江苏毅然拿出发展经济的智慧和魄力,迎难而上,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省奋力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下,江苏率先作为,瞄准产业链中高端,不断提高创新“浓度”。

  其中,南京的软件信息、无锡的物联网、苏州的纳米新材料“串点成链”,泰州、连云港的生物医药“聚沙成塔”,南通的海工装备、徐州的工程机械撑起“大国重器”等,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江苏大地高速崛起,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江苏省发改委长江处黄韦华认为,一方面,长三角地区应带头做好“减法”,对破坏绿色发展的码头、化工企业、污染排放、城市建设等问题,硬起手腕,不留余地;一方面,也要做好“加法”,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带领沿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保护长江,既要当下治,更要长久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员,江苏探索出一条生态与产业共栖之路,不断为“美丽经济”注入新活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曾经“脏乱差”到现在的“美如画”,如今,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已经在江苏沿江加快构建。

  “老百姓的认可,既是对治理成效的肯定,又是提出更高的期盼。下一步,将继续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真抓实干,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利用。”江苏省发展改革委长江办副主任王显东说。(沙芳如)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