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网销拉动加大,消费品热点稳中升级——2017年全年社零分析

22.01.2018  12:11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呈现出市场整体发展稳定、转型升级特征明显的发展态势。

一、总量保持省内第一,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简称社零)实现5604.66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3454亿元,同比增长8.2%。 从总量看, 南京市社零规模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7.7%,占全省比重分别比位居二三位的苏州和无锡高出0.6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规模分别超出苏州和无锡161.84亿元和2146.62亿元。 增速上 全年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市场基础稳固,发展协调有序

(一)城镇市场版图扩增,农村市场繁荣活跃

我市城镇消费品市场已占全市的96.6%,是消费品市场的主体。随着我市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成熟的农村地区不断并入城镇,农村地区口径不断缩小,尽管如此,尚未城镇化的农村地区市场还是取得了和城镇市场几乎同步的发展水平。2017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16.41亿元,同比增长10.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88.26亿元,增长9.9%,二者仅相差0.3个百分点。近年来,惠农政策支持农村产业深入市场,促进电商经济和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繁荣,对经济结构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住宿业和餐饮业发展加速,零售业量大势稳

2017年,住宿业和餐饮业发展加速、零售业量大势稳有效保障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除了批发业增速显著下降外,其他行业的发展基本保持了稳定。

其中,住宿业和餐饮业还双双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不仅高于上年速度,而且保持住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增幅达到11.6%和19.3%,分别比上年高1.4、5.3个百分点。餐饮市场需求回暖惠及了两个行业经营业务的增长。零售业稳定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同比增长了10.0%,尽管比上年略降0.4个百分点,但比1-3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增幅水平趋于稳定。作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行业,零售业占市场总量的74.6%,对全市的增长贡献达到73.4%,拉动全市增长7.5个百分点,是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支撑,是保障市场繁荣稳定的决定性成分。

2017年社零分行业分析表


绝对额(亿元)

同比增幅(%)

1-3季度增幅(%)

2016年增幅(%)

占全市社零构成(%)

拉动全市增幅(百分点)

增长贡献率(%)

社零售总额

5604.66

10.2

10.5

10.9

100.0

10.2

100.0

批发业

893.56

6.8

10.8

11.8

15.9

1.1

11.1

零售业

4181.14

10.0

9.8

10.4

74.6

7.5

73.4

住宿业

97.29

11.6

11.9

10.2

1.7

0.2

2.0

餐饮业

432.68

19.3

16.5

14

7.7

1.4

13.6

(三)各类商品需求稳定增长

1 、七成以上商品大类继续保持正增长态势

1-12月,在有零售额统计的23大类商品中,17个大类保持正增长,其中有9类商品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有3类商品增幅超过了20%,增幅最高的两类商品体育娱乐用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增幅分别达到了37.6%和36.5%。

2017 商品分类零售额

指标名称

累计零售额(括号内为上年数)

金额

构成

累计比去年同期(+-%)

拉动率

贡献率

亿元

%

%

%

%

总计

3294.6

100(100)

8.2(9.5)

8.2(9.5)

100(100)

粮油、食品类

457.8

13.9(12.6)

12(9.2)

1.6(1.2)

19.6(12.3)

饮料类

27.9

0.8(0.8)

11.2(11.1)

0.1(0.1)

1.1(0.9)

烟酒类

77.3

2.3(2.4)

-1.7(13.1)

0(0.3)

-0.5(3.2)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345.2

10.5(10.8)

6.4(4.7)

0.7(0.5)

8.3(5.6)

化妆品类

44.1

1.3(1.3)

7.3(6.2)

0.1(0.1)

1.2(0.9)

金银珠宝类

108.9

3.3(3.2)

12.7(2.7)

0.4(0.1)

4.9(1)

日用品类

126

3.8(3.9)

13.3(14)

0.5(0.5)

5.9(5.5)

五金、电料类

24.5

0.7(0.6)

18.3(16.7)

0.1(0.1)

1.5(1.1)

体育、娱乐用品类

34.5

1(0.8)

37.6(13.8)

0.3(0.1)

3.8(1.1)

书报杂志类

16.8

0.5(0.5)

2.6(9.2)

0(0)

0.2(0.5)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0.5

0(0)

-5.8(-4.1)

0(0)

0(0)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310.6

9.4(7.7)

25.6(10.5)

2.1(0.8)

25.4(8.4)

中西药品类

243.8

7.4(8.5)

9.6(6)

0.7(0.5)

8.6(5.6)

文化办公用品类

193.8

5.9(5.8)

7.6(45.7)

0.4(2)

5.5(20.8)

家具类

56.4

1.7(1.7)

12.9(16.4)

0.2(0.3)

2.6(2.8)

通讯器材类

166.3

5(3.9)

36.5(37.9)

1.5(1.2)

17.8(12.3)

煤炭及制品类

13.6

0.4(0.5)

-6.2(15.6)

0(0.1)

-0.4(0.7)

石油及制品类

310

9.4(10.4)

6(5.1)

0.6(0.6)

7(5.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60

4.9(5.9)

-4(8.8)

-0.2(0.5)

-2.7(5.5)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15.3

0.5(1.2)

-50.4(-17.1)

-0.5(-0.3)

-6.2(-2.9)

汽车类

529.3

16.1(16.1)

0.3(4.4)

0.1(0.7)

0.6(7.8)

棉麻类

1.3

0(0)

-7.6(10.4)

0(0)

0(0)

其他类

31

0.9(1.2)

-17.1(7.1)

-0.2(0.1)

-2.6(0.9)

2 、衣食住行类商品占比最高,增长稳定且贡献提升

限上商品占比达到或者接近10%的5类商品,分别为汽车类16.1%、食品类13.9%、服装类10.5%、家用电器类9.4%、石油制品类9.4%,涉及居民的衣食住行,合计占比达到59.3%,五类商品增长情况基本稳定。其中,占比最高的汽车类零售额微增0.3%,未对全市社零数据造成负面影响,其他各类商品增幅处于6%-25.6%之间,分别为,食品类12.0%、服装类6.4%、家用电器类25.6%、石油制品类6.0%,其对限上的贡献率达到了60.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成为市场稳定的压舱石。

3 、重点企业发展良好继续引领市场

全市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个行业中实现的零售额排名各行业前10位的40家企业,合计实现的零售额达到1121.12亿元,占全市限上社零的32.5%,同比增长24.3%,对全市限上社零贡献率达到84.2%,拉动限上社零增速6.9个百分点。其中尤其以重点零售企业发展最快,同比增幅达到28.0%,对限上占比和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5.1%和72.7%。其他各行业的增幅分别达到批发业13.5%、餐饮业住宿业13.8%,餐饮业12.5%,都均高于本行业限上零售额增幅的平均水平。

全市重点企业分行业完成的零售额情况

行业

零售额

占限上社零

增幅

贡献率

(亿元)

比重(%)

(%)

(%)

批发业

184.78

5.3

13.5

8.5

零售业

867.75

25.1

28.0

72.8

住宿业

10.59

0.3

13.8

0.5

餐饮业

58.00

1.7

12.5

2.5

合计

1121.12

32.5

24.3

84.2


(四)大部分市场经营主体业务量增长

在全市限上4894家批零住餐企业(单位)(包括达到限上标准的个体户)中,有零售额的企业(单位)3819家,其中,零售业务量实现增长的企业(单位)达到2829家,增长面达到74%。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面达到75.8%。住宿餐饮业增长面达到了69.5%,各行业大部分企业均实现了业务扩增,反映市场发展均衡,基础稳固,全面向好。

三、市场转型升级特征日益显著

(一) 网络消费升温迅速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互联网重新赋能,网络经营顺应潮流、顺势蓬勃发展,成为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2017年我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单位)(包括达到限上的个体户)有线上交易的企业(单位)达到88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68家,占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总数的11.2%,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377.33亿元,同比增长50.0%,占限上批零业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7.9%增加到10.9%,提高了3个百分点。对全市限额以上社零的拉动率高达48.3%,即规模以上批零市场中,有近一半增长来自于网络交易。

从社会影响看,网络购物节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双“十一”、双“十二”影响力日益扩大。电商的双节效应在多年已具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我市批零业通过网络交易的商品实现的零售额十一月、十二月单月增幅依旧高启,同比增长了17.1%和36.4%。网络购物节,影响的不仅是网络,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对实体经济揽金也起到了带动作用。实体经济双节活动显著升温,据口碑网的大数据显示,全南京有39个商圈参与“双12”活动,商圈人流比平时都有大幅增长。商家打通通往消费者最后一公里,营销手段更加特色化、便利化、个性化。比如:福中数字电商的供需的自动配对以及物流的优化、苏宁智慧线上线下多种门店形态、“南京帮社区微菜场”的社区配送车队、五星电器的“价比全网、极速安装等不断创新的经营方式,为消费者营造了更舒适更具价值消费方式,从而促进消费需求转变为消费行为。

(二)智能商品成热点消费,增幅高贡献大

随着居民收入提升,消费实现两个转变:基本消费向升级消费转变、单一消费向多元化品质化消费转变。伴随物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用户对智能整装产品的更新需求增强,智能空调、智能油烟机、智能窗帘、智能门锁等全屋自动化智能化的家居开始走进普通家庭。百姓已不再局限于购买单一的智能家电,而是希望全屋实现智能云控制,包括智能窗帘、灯光、屋内背景音乐、新风系统、净水系统、安防系统等模块,希望通过一部手机实现多种远程遥控功能。商品分类的数据显示,消费升级类商品的快速增长,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5.6%、通讯器材类36.5%、五金材料类18.3%,对对限上的增长贡献达到44.7%,拉动限上增长3.7个百分点,给消费市场增添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汽车消费由普及阶段向更新换代阶段过渡

我市汽车消费在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普及阶段后,开始进入更新换代阶段,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档次需求在逐步提高。国际品牌国产化率提高后,无论是高档车还是中低档车,价格普遍下降。相比上年同期,消费者花较少的钱就可以购置同等汽车。从全年的汽车零售来看,汽车类零售额达到了529.3亿元,同比增长0.3%,而重要商品购销存报表显示,轿车的销量从上年的24.80万量下降到22.26万量,平均单车价格从上年的21.29万元/辆提高到23.78万元/辆,平均花费提高了11.7%。如果按照江苏省2017年汽车整车制造出厂价格指数为98.89测算,南京居民汽车档次平均提高了13.0%,反映出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升级趋势。

(四)精神需求和文化生活继续提升

居民对文化生活和精神消费的需求继续提升,与文化和精神需求密切相关的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了37.6%、36.5%和12.7%,对限上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6.5%,拉动限上增长2.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收入增长和二胎经济持续,儿童经济将给消费市场带来新的热点和活力。日用品中的儿童玩具类增长迅速,今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同比增长了28.0%,对限上的增长贡献达到了0.7%。

 

拟稿人: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