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质量发展“绿”为底色 让生态文明可感可知

02.03.2019  17:0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013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频频引用诗词赞江苏美景,殷殷嘱托江苏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希望你们在率先、排头、先行的内涵中,把生态作为一个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提供动力。近6年来,江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谆谆教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环境美的新江苏。

  紧扣“”,提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生态文明的水平。

  苏州,既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魅力十足的城市,也是全国工业强市。近年来,苏州尝试通过“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助推产业转型,引来全国瞩目。

  2017年,苏州依托工业大数据平台完成首次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据此明确未来转型升级指向:A类企业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要向A类企业要“质量”;B类企业是工业创新升级的主战场,要向B类企业要“转型”;C类、D类企业是腾退工业用地的主方向,要向C类、D类企业要“土地”。以“亩均效益”为标尺,加大对地方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符合转型升级导向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去年1月1日起,作为全省第一个试点,苏州实施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对上一年度认定的A类、B类企业调档征税。对C类、D类的企业,则通过“腾笼换凤”实现存量优化。预期到2020年,每年实施低端低效产能淘汰和整治企业(作坊)1500家。

  苏州的探索,正是江苏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发展理念的生动缩影。在江苏,越来越多的地区主动探索绿色转型,提升发展的“含绿量”。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是位于长江中的一座洲岛,近年来,世业镇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关停所有沿江的砂石码头、船厂等企业,进行生态复绿,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同时,坚持不引进一家工业企业,全力做强生态旅游产业。

  “镇里发展很快,我期望总书记能再来世业镇和先锋村看看。”全国人大代表,世业镇副镇长、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表示,近年来,先锋村致力于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观光产业,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集体资产也从2013年的20万元增加到百万元以上。

  思路一转天地宽。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2017年至去年,徐州经济开发区清理约400家“小水泥”“小砖瓦”“小煤窑”,腾出3000亩土地,保障投资150亿元的协鑫大尺寸晶圆、100亿元的中建材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

  布局“新产业”,一批现代产业集群崛起,创新创业“最强大脑”加速集聚。无锡通过物联网打开万亿级市场,常州密布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一批光伏龙头企业,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智能制造企业1000多家。去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

  主抓“”,剑指突出环境问题

  久雨初晴,太湖波光粼粼,碧波万顷。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是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他深切感受到“太湖水一年更比一年清”。

  “宜兴拥有48公里太湖岸线,在太湖治理上力度逐年加强。宜兴全力建设‘生态保护引领区’,目的就是保护绿水青山,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徐安碧说。

  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唯有咬定目标干,才能打好、打胜、打赢,必须如期达标、全面达标、高质达标。

  太湖的华丽转身,是江苏环境保护走向纵深的一帧剪影。2013年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江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在环境保护上密集部署、强势出击。

  2016年12月,作为主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整改要求的“江苏行动”,“263”专项行动在江苏全面推开,两年间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省全社会煤炭消费量比2016年减少1800万吨以上、关停化工企业1275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87.7%。民意调查结果表明,“263”专项行动总体满意率逐年提升。

  “我生在苏南,喝着家乡的水长大,深知水清岸绿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街道办副主任汪苏湘是3条镇级河道的河长。“全镇共有6条市区级以上河道、18条镇级河道和38条村级河道。”谈起熟悉的河道,汪苏湘如数家珍:“每条河情况不一样,必须科学精准治理。我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家乡的河流通过整治,水质持续提高。

  守护一方碧水,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担任省级总河长,全省5.7万名河长湖长推动河湖治理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全国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近年来,江苏水环境日益改善,水生态逐步修复,水空间持续拓展,“江苏将切实肩负为全国发展探路重任,全面推进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着力打造河长制湖长制样板、生态河湖样板、水管理样板,为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创造更多江苏经验。

  一系列硬招实招,让江苏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去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为68.3%,劣于Ⅴ类的比例为1%,均好于上年。

  重视“”,让生态文明可感可知

  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建设。2017年,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把“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六个高质量”之一,提出要下大力气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向往。

  “潘安五月雨蛙鸣,璀璨榴花千里沁”,去年6月,江苏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生态修复位列榜首。潘安湖湿地公园建成运营,不仅树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工程的典范,更成为全国采煤塌陷地治理史上的里程碑。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

  生态文明,是可感可知的幸福指数。“如今,潘安湖变成湿地公园,引来很多游客,我有了工作机会,就从无锡回家乡工作了。”90后姑娘朱雪宁,从来没想到家乡会成为湿地公园,更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游船驾驶员。

  全国政协委员、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通过落实责任机制,将严格保护资源落到实处;通过开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管控;通过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实施国土生态修复,进一步改善国土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在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积极成效。

  走进占地85公顷的古黄河水景公园,岸上绿草如茵,水面飞鸟翔集。通过改造建设,宿迁现有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超过100个。

  泗洪县邮政分公司归仁支局支局长殷勇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对家乡的变化特别自豪:“宿迁水美、树美、城更美,‘彩色城市’‘花园城市’是宿迁的新名片。宿迁市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9.97%、42.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7平方米。

  碧波荡漾、青山朗润,老街雨巷、丝竹悠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10万平方公里的鱼米之乡一定能展现“最靓颜值”。

  记者手记

  高质量发展 “绿”为底色

  发展走在前列的江苏,也较早地遭遇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见事早、决策速、行动快,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印证了这一点。

  从制度之手出硬招到市场之手出实招,从产业之转到环境之变,江苏同心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强信心、暖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全面向污染宣战,推进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当下,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进入应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进入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更要加大力度、做足绣花功夫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小康,成色有绿;全面小康,底色在绿。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勇毅前行,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的绿色,铺陈为现实风景。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往后越是“难啃的骨头”,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更大,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江苏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只要咬紧牙关,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够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色永驻新江苏!江苏正不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绿色,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

  本版撰稿 杭春燕 吴 琼 许海燕

  原标题:既要最强大脑,又要最靓颜值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