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见证江苏发展:六个高质量 脚步正铿锵

03.03.2019  17:21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坚持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安排。

  过去一年,全省上下团结奋斗,扎实推动“六个高质量”,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全省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既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更是亲身实践者。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之际,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对他们进行了连线采访。

  经济发展高质量——

  做好“加减法”,实现转型蝶变

  【见证实录】

  春节长假刚画上句号,一派繁忙的生产图景就在无锡全市火热铺开。在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看来,深究近几年无锡经济发展的特点,绕不开一个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危机爆发,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虽然问题出现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尤其在岸上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上。

  也是从那时起,无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业。“但当时新动能没有培育起来,旧动能在快速消亡,无锡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出现低位徘徊。” 2008年至2015年,无锡GDP增幅以年均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滑。

  转机出现在2015年。那一年,无锡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自我加压,提出“产业强市”主导战略,聚焦实体经济,一方面坚决淘汰低端落后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引入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传统企业向产业和产品高端攀升,做大做强高端产业,在“一减一增”中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无锡首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居全省第一,工业利润增速远超全省和全国,GDP增速升至全省第二。 “这个成绩是多年努力的结果。”高亚光说,“这些年明显感觉到,外来企业多了,外来人才多了,本地企业留在无锡发展信心更足了。

  【新闻纵深】

  历经负重爬坡、攻坚克难,如今发展渐入佳境的无锡,正是我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缩影。去年,我省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1200家以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8%、11%,占比提高至32%、43.8%,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改革开放高质量——

  “集成审、网上办、不见面”方便群众

  【见证实录】

  “在大丰,开旅馆和餐饮店很简单,申请人只需交一套材料,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大丰区区长宋勇说,根据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大丰大力推行“集成审、网上办、不见面”,在一个窗口就能享受无障碍“全科”服务,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等多个证照。大丰还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区镇村三级网上平台,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改革就是开放,开放也是改革。“印象深刻的是去年11月20日,东风悦达起亚首批400辆轿车从大丰港装运出口埃及。这是大丰积极践行‘两海两绿’新路径、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缩影。”宋勇告诉记者,大丰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突出港口龙头,坚持港产联动,努力建设全省沿海开放新高地。目前,大丰港已建成海港泊位19个,开通集装箱直航航线7条,通达欧美各国及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新闻纵深】

  我省“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加大,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能够在网上办理,“3550”目标基本实现。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我省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项目230个,同比增长5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9.6%以上,占比提升到24%以上。

  城乡建设高质量——

  以“生态创新”实践乡村振兴

  【见证实录】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溧阳以‘生态创新’为内涵的乡村实践带来了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溧阳市长徐华勤说,溧阳有着“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近年来放大山水田园优势,致力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打造精神焕发的富美乡村。

  “我们首先是加速产业振兴。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以三条彩虹线描绘‘溧阳1号公路’,沿线引进休闲健康项目,打造特色美宿和精品驿站,积极培育大地艺术、农耕体验等创意农旅产品,使得那里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更将沿线的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徐华勤介绍,溧阳还以富有艺术品位的设计引领乡村美化,形成地方政府、机关部门、国有公司、设计大师、乡村工匠、农民乡贤等多方联动局面,大力挖掘特色文化、自然风貌及田园风光。目前,已有4个村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试点村。

  徐华勤认为,乡村振兴最终要靠内生动力。溧阳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首创乡村百议堂、乡村睦邻体系等创新载体作为乡村治理阵地,探索村民参与式治理新路,最终让乡村治理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新闻纵深】

  过去一年,江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30多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有序展开,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等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超过一半的行政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联接城乡,南沿江城际铁路、宁句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青连、连盐、宁启二期铁路建成通车。

  文化建设高质量——

  从“文化高原”迈向“文化高峰

  【见证实录】

  “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和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耕传统文化领域数十载,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连续多年承担我省推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决策咨询课题,亲眼见证了文化高质量发展在我省推进的坚实步伐。

  围绕文化建设,总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实际上就构成了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方面,江苏在这三个方面完全有实力和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在贺云翱看来,江苏拥有丰富的古代和近代文化遗产资源及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有不少领先于全国的当代创新性文化,还有缜密科学的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但在调研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也让贺云翱担忧,比如,不少农家书屋几年不增加新书,原来的书也没人看。“我们在文化建设的量上还不错,但是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建议,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好文化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补齐江苏文化发展存在的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行业不平衡等“短板”,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真正推动江苏从“文化高原”迈向“文化高峰”。

  【新闻纵深】

  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去年成功举办紫金文化节、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启动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出系列文化精品,打造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品牌。今年,我省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统筹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

  生态环境高质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见证实录】

  省委书记娄勤俭去年在泰州调研时指出,很多环保问题是过去发展中长期积累形成的,历史上的环境欠账必须还。这句话令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长史立军印象非常深刻。“过去的一年,我们直面问题、主动攻坚,打响了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全市性战役,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九大环境专项治理,在生态环境高质量上迈出坚实步伐。”史立军告诉记者。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8年,泰州全市化工企业淘汰关闭31家、改造升级156家、整治重组48家,淘汰属落后生产工艺的中(工)频炉1091台,完成固废问题点位整改销号174处,空气质量核心指标实现“双达标”,水环境质量考核保持全省第一,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省生态园林城市。

  泰州探索的创新做法之一是成立向环境污染宣战督察百人团。史立军介绍,百人团由党代表、人大代表、市民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环保专业人士、督察专业人士组成,7个督察组分别对应三市四区开展工作,督察人员实行“一次一组建、一次一授权”,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的方式进行督察。截至去年底,累计踏勘现场点位1300余处,收集佐证资料860余份,走访涉污企业800余家,有力推动了环境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坚突破。

  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是又一创新做法。泰州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实行涉水排污口“一企一表、一口一档”,基本完成长江干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整治,加快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修复20个重点项目建设,长江大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史立军表示,今年泰州将继续把修复长江生态作为压倒性任务,抓紧完成“三线一单”编制,打造“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实施长江生态修复、长江五类排口整治等7个专项行动,全力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新闻纵深】

  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10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68.3%、劣V类比例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指标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及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太湖治理连续11年实现“两个确保”。

  人民生活高质量——

  把个体幸福汇聚成集体笑容

  【见证实录】

  人民生活高质量,在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看来,就是关注重视每一个民愿民盼、民苦民痛,纾民忧、解民困,坚持用钉钉子精神办好每件民生实事,努力把个体幸福汇聚成集体笑容。

  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我们围绕建好房、配好人发力,在教育上不惜重金,把投入重点放在学校扩容、师资配备、提高教学质量上,要让每一个孩子上得了学、上得了好学校,还能学得好。” 王维峰说,去年铜山区同步建设7所中小学,恢复2个农村教学点,招聘1100多名教师,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超大班额”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提出“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王维峰说,铜山区实施改善住房条件、乡风文明、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3个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百千万”工程,推进1272个自然村整治。目前,“三山三河”生态工程建成开放,紫山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16个镇入选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一幅彰显铜山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新闻纵深】

  去年,我省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万元和2.08万元,增长8.2%和8.8%,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17种抗癌药在内的309个药品纳入医保支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倪方方 顾 敏 郁 芬 任松筠

  原标题:代表委员见证江苏发展这一年 —— 六个高质量,脚步正铿锵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