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各地“老腔调”,你还能说几句?

26.01.2016  10:51

  江苏“方言库”档案移交省档案馆,这短短几年不少“老音”已在逐渐消失

  新华报业网讯 普通话里的“南瓜”,南京城区方言里竟然读的是“北瓜”。“西”与“”在普通话里的读音完全相同,但到了苏州方言里却读音迥异。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江苏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情况,并向省档案馆移交了江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档案。参与数据库建设的专家表示,语言正在逐步走向“简化”,所以保留“老腔老调”显得尤为珍贵。

   老蓝鲸”会说的入声字渐渐消失

  “江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从启动到如今已有8年。这8年里,数据库收集的“老腔老调”都逐渐在发生变化。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平和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孙华先都表示,很多70、80岁老南京会说的方言,如今的年轻人可能都不说也不太知道了。例如,老南京话有“入声”,而随着时代变化,现在的南京话入声已经渐渐找不到了。教授们举了个例子,“买肉”曾经叫“买入(ru)”,“八宝粥”曾经叫“八宝猪(zhu)”,都是入声。而那句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用南京话就要被读作“宁可食无入(ru),不可居无猪(zhu)。

  此外,老南京话有“儿化音”,比如以前老南京都会说“盘儿”“碗儿”“碟儿”,现在就很少被提及了,去掉了儿化音。第三,老南京话里有“zhi、chi、shi”,而现在的南京年轻人都读作“zi、ci、si”,不同程度的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甚至连我们最常听到的“阿要辣油”,老南京们的读音也和我们现在听到的不一样。 “辣油”读作“落油”,“角子”读作“铬子”,戒指读作“盖子”。

   苏州“尖团音”也在逐渐简化

  汪平教授说,过去老苏州人说话那种“糯软”的味道,现在年轻人讲话已经“”了很多。在老苏州人看来,他们说话有点“口齿不清”,苏州话里分尖、团音,他们不会把大小的“”说成“siao”,而是说成“xiao”,他们发“西”(si)这个音,已经和“”(xi)没有任何区别。此外很多相近但不相同的音,比如“”和“”读起来也完全一样了。

  汪平说,年轻人说话的声调也出现了“简化”的趋势,有两个声调正在合并过程中。“比方吃菜的菜字,老苏州读起来声调会先下降然后再上扬,而年轻人没有再上扬的这个音。”中古时期的音韵系统是最复杂的,《切韵》中有206个平水韵,到了元朝《中原音韵》后开始简化到46个韵,现在的普通话韵母只有39个。汪平表示,有一种观点是语音在逐步走向“简化”,由于古人不可能留下语音资料,方言作为古语考证的一个“活化石”弥足珍贵。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这些方言,请试着读一读

  南京城区方言:

  普通话方言

  做饭弄饭

  炒菜弄菜

  喝酒吃酒

  夹菜搛菜

  眼珠眼珠子

  嘴唇嘴池

  下巴下巴壳

  脖子颈子

  喉咙喉咙管儿

  胳膊膀子

  短裤裤头儿

  普通话方言

  酱油秋油

  明年明年子

  今天今儿个

  早晨早上

  傍晚擦黑

  白天天头

  夜晚夜头

  地方落里

  家里家头

  上面高头

  南瓜北瓜

  苏州方言:

  尖音团音

  尖(zian)间(jian)

  西(si)希(xi)

  千(cian)牵(qian)

  焦(ziao)交(jiao)

  趣(cu)去(qu)

  心(sin)欣(xin)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