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门纪念馆举行首次家祭

02.12.2014  12:03

  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有力补充

图为黑白的纪念碑前哀思的花朵格外醒目。本报记者 万程鹏 摄

  新华报业网讯  “看,从今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都要为你们在内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听,77周年的和平警钟即将敲响!”这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孙女夏媛在诵读悼念遇难亲人的祭文。

  12月1日上午,上香、献花、跪拜、诵读祭文或家信,首批10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前举行家祭。民之痛,国之殇,这是纪念馆首次以家庭的名义进行悼念活动,它也是即将到来的首个国家公祭的有力补充。

  “这样的家祭持续到12月20日。”江苏省外宣办副主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家国本是一体,每一个人都应铭记国家的屈辱、一起悼念屠杀中的死难者,尊重生命的尊严,从而砥砺成建设国家的信心、振兴祖国,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祭:一家一户的哀思,一城一国的伤痛

  “每年的12月,南京城的上空总会阴天落起小雨,刺骨的寒风让每个南京人的心里生出悲伤,我知道,那一定是上天为你们而流的眼泪。”85岁的夏淑琴老人带着全家四代六口人虔诚地为77年前惨遭日本人杀害的7位家人上香、献花、跪拜、诵读祭文。老人的外孙女夏媛代表全家诵读了祭文和家信,而在她身后站着的则是她4岁的儿子李玉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