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三个读本相继推出 孩子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01.12.2014  13:08

  新华报业网讯  12月1日下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高中版将在金陵中学首发。至此,颇受社会关注的国家公祭3个不同学习阶段的读本全部亮相。此前,公祭读本小学版和初中版已经分别于8月底和11月中旬在南京首发。读本让孩子们看到了什么?读本推出的现实意义何在?

  认知77年前“落后挨打”的残酷

  南京市的中小学生们先一步看到公祭读本。

  “我们已经上过一次课了,下午还要去丛葬地献花。”11月28日上午,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五(5)班王蕴泽小姑娘指着读本48页上的《东史郎日记》节选告诉记者,日军太残忍了,他们把人装在袋子里,当成球踢来踢去,还浇上汽油放火烧。“落后就要挨打,作为小学生必须得好好学习,为国家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王一骁认为,以史为鉴,悲剧才不会重演,历史的教训应当永远铭记。

  初中版读本第38页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战后金陵大学美籍教授史迈斯,于1938年春对南京城区和郊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南京战祸写真》。报告显示:南京房屋总数的89%由于各种原因被破坏,其中因交战因素毁坏的有2%,因纵火焚烧的占24%,掠夺和抢劫的占63%,全市各地房屋和房内财产损失总计24600万元,当时的比价是3.5元兑换1美元。孩子们表示,这些叙述让大家对南京大屠杀造成的破坏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

  警示提醒“最黑暗的一页”不容否认

  “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最具代表性的暴行之一,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可是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却想否认这一事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南师大历史系教授经盛鸿告诉记者,“否定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从战时日本当局到战后日本右翼学者与政客一以贯之的政治宣传和喧嚣,其背后隐藏着险恶的政治用心,那就是复活军国主义,这是中国人民绝不能允许的。

  据读本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势力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纷纷著书立说,肆意歪曲、篡改历史,相继抛出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南京大屠杀”之幻想》《虚构的南京大屠杀证据》等论著。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目前有一些年轻人不关注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很需要改变。”经盛鸿忧虑地指出。“时间的力量总会让历史渐行渐远,在当今时代尤其如此。”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唐隽菁颇有感触地说,“读本推出,对少年儿童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与悲壮交织的历史大有裨益,可以让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深刻铭记一切践踏人类文明的可耻行径,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通过读本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更多地走进中小学课堂,对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