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宫遗址核心区立项整治 明代“紫禁城”将有新概念

08.03.2015  16:43

  都说,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无奈,600多年后,昔日恢宏的明代紫禁城已经化作尘土。当年,它究竟有多恢宏?近日,国家文物局通过了“明故宫遗址核心区环境整治和重点遗迹展示工程的立项”。同意立项,意味着,明故宫核心区将通过环境整治、相关标识等方式,让公众对600年前的明代紫禁城,有一个概念。“将来明故宫不新建,只做标识。”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立项后,相关方案将委托专家进行设计制作。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俞月花

  暂无给午门加顶的意向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现在的逸仙桥一直到中山门内,都是当年明故宫范围,规模宏大得让我们咋舌。”专家介绍。

  不过,昔日的辉煌今不再。600多年时间里,明故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宫的核心区内除了现在的明故宫广场、午朝门公园外,还有很多民国建筑。比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励志社等,这些民国建筑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上报的《南京明故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2~2032)》中,已经明确,这些民国建筑不会搬家。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这次国家文物局通过的“明故宫遗址核心区环境整治和重点遗迹展示工程的立项”中,涉及的是御道街景观标识、午门广场环境整治、中山东路道路铺装改造及三大殿台基遗迹标识展示等。

  “这次不涉及午门加顶。”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吴靖介绍,之前,由于午门渗水严重,专家们考虑给午门加个“”。因为午门是明朝宫城正门,是明故宫仅次于三大殿的重要建筑之一,午门的选址位于外秦淮河和富贵山的中点,对它进行保护非常有必要。那么未来会不会进行“加顶”,吴靖表示,目前没有给午门加顶的意向,未来,要加顶也要通过国家文物局的许可才行。

  “金銮殿”要突出遗址氛围

  600多年前,南京的紫禁城“宫闱深深”,考古部门曾经对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等三大殿进行考古。据了解,最南端的奉天殿,就是朱元璋当年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金銮殿”。将来公众有没有可能找到金銮殿的所在呢?吴靖表示,现在,明故宫遗址公园那虽然有标识,但还不科学,将来,会根据考古发现等,进行重新制作。站在遗址上,虽然无法看到600年前,三大殿的恢宏,但可以想象出朱元璋、马娘娘们的生活办公场景。

  而国家文物局在《立项》的编制中,表示,要以现状保护为主,最大限度地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指出,要加强对考古资料的研究,明确明故宫遗址的布局特征、营造方式及遗迹保存情况,为环境整治及标识展示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也就是说,未来要结合地名遗存和考古发现,来标记明故宫各大殿、水系、道路的布局。这样的话,不用复建被毁建筑,即能够大致上反映南京明代初年皇宫的样貌。

  涉及朱元璋的“金銮殿”国家文物局也明确表示,“三大殿台基遗迹及两宫生活区的环境整治及标识展示工程应注意控制总体景观环境,突出遗址氛围。”对此,吴靖表示,遗址上不会新建,只做标识。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