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时代同行,建设美好靖江实现良好开局

12.01.2019  12:00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全年预计(下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2亿元,增长7.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亿元,增长9.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906元、23211元,均同比增长8.7%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3家,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27.5亿元、开票销售1140亿元,分别增长7.2%和11%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9.4%

新增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们立足新时代建设美好靖江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中共靖江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更平衡、城乡环境更宜居、民生保障更充分、小康建设更全面,坚定不移走“创新绿色融合”发展之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变中求稳、稳中求进,经济发展更平衡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破除障碍、以创新释放活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质量与效益稳步提高。

产业质态向高端化发展。“两大产业”层次提升。坚持“一业一策”,推动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促进产业层级向中高端迈进。深入实施传统产业高质量提升、新兴产业高起点推进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3家,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27.5亿元、开票销售1140亿元,分别增长7.2%和11%。完成建筑业产值650亿元,创成中国建筑之乡。落实服务业“3个30”计划,加快推进手拉手汽车运动文化小镇、休闲水街等项目。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7亿元,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52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9.4%。“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变革。持续深化“3个+”行动,建成智能车间25个、智能生产线35条,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0%。华为云上线运营,集聚数据用户225家。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完成进出口总额29.5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1.1亿美元。电商创业中心、暖通空调交易中心创成省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两个红利”持续释放。用足用好政策和人才红利,认真落实科技创新“20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2.5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6.7%,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8项。

项目突破向效益化提升。优质项目加快集聚。紧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临港物流主攻方向,成功举办世界林业高峰论坛、高新技术转移大会等“双月会展”,全年签约美国宾科、贵联控股等亿元以上项目160个,总投资达637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4个,新竣工重大项目66个,完成产业投资291亿元。要素保障支撑有力。旗帜鲜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降低企业负担30条政策,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1亿元。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实行先租后让、弹性出让,节约用地成本近3000万元。推广供应链金融模式,建立融资顾问制度,新增贷款73.9亿元。审批服务质态改进。出台便民利企50条措施,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证照联办”模式全省推广。围绕实现“3550”目标常态化,开设网上中介超市,启用大数据审图云平台,减少中间环节,严管中介机构,打通中部梗阻,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全程代办”模式,不见面审批率达94%,投资项目审批提速56%,“店小二”综合保障服务得到人民网点赞。

园区定位向专业化转变。特色板块形态显现。按照“布局一体化、板块特色化、载体协同化”的思路,全力推进特色园区建设,精密制造、智能重装、恒艾健康等产业园拉开框架,成为园区转型新亮点。运行体制完善优化。稳步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形成“1+2”国有公司组织架构,工程建设领域实现建管分离,开发区首次进入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二十强。立足江阴、靖江联动开发15周年新起点,全面启动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行动计划,两地迈入跨江融合的崭新阶段,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发展进入快车道。载体平台能级提升。成功获批泰州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级功能载体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协同推进共享平台建设,怀德学院与职教中心融合步伐加快,中国商飞表处理基地、金属材料涂镀国家实验室靖江分部等相继落地。港口向“大船大港”时代迈进,12.5米深水航道实现试运行,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4亿吨,创历史新高。

以美好靖江为愿景,坚持精致建设、精心治理,城乡环境更宜居

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发展理念,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互动并进,不断彰显城市现代气息、乡村田园风貌。

城市更新体现速度。空间格局加快优化。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第二、第三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构建。着眼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编制完成长江岸线生态保护规划,“3个1/3”做法得到省委充分肯定。搭建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启动编制2035城市总规,“三区三线”划定形成初步成果。新城功能加快完善。围绕新城“2020”发展目标,精心谋划南进东扩战略,编制完成概念性规划。全力推进新城建设20项重点工程,文化中心、金融商务区项目进展顺利,新城展示馆全新开放,亲水系统、慢行绿廊加快打造,公兴河、小桥港景观带串绿成链,水清、绿透、文昌、城秀的滨江新城崭露风姿。老城改造加快推进。贯彻“家·公园”理念,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城市“双修”,努力为市民营造承载美好的生活家园。深化文化街区规划方案,启动3号地块、西河沿小商品市场地块征收,完成广博地块征收。

综合治理彰显力度。动真碰硬整治城市顽疾。始终保持高压拆违主攻态势,全年拆除各类违建6.1万平方米,全社会自觉抵制违建的意识明显提升。标本兼治维护道路畅通。着眼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体系,完成城西大道贯通、沿江公路提升等工程,改造车站路、新建路,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升。着眼构建便捷有序的停车体系,加快编制停车专项规划,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开放,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城市静态交通消化能力得到加强。紧盯长效营造清爽环境。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一把扫帚管到底”的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形成。

乡村振兴传递温度。精品农业根基更牢。坚持市场取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年新增高效农业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2家,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5%;新签约规模涉农项目24个,实际利用“三资”20.1亿元,生祠创成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乡村记忆风景更美。坚持科学谋划,空调小镇、苑艺小镇路网结构加快完善,季市老街改造有序实施,西来入选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创成美丽乡村21个,季东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永续发展平台更优。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马桥“1511”模式全省推广,通过“平台+制度”规范引导,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下降30%以上。“1189”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经验全国推广,两项做法上升为国家标准。

以幸福生活为依归,坚持优质均衡、公平普惠,民生保障更充分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生幸福三年行动计划,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获得感系数增加。创业就业稳步拓展。深入实施“马洲创富”计划,发放创业富民“三张券”3.2万张,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家。举办首届技工技能节,免费培训2.9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169名,实现就业近2万人,获评省就业工作先进地区。社会保障织密成网。实施社保扩面幸福行动,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征地保障政策,新增各类参保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七连增”。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422套,分配公租房188套、经适房94套。困难救助精准抵达。全面落实分类施保政策,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9620元。打造“馨港湾”助残品牌,成立全国首个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中心。创新设立社会关爱养老平台,建成标准化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个,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8.6张,医养融合工作实现镇级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发布县域“市民获得感”调研报告,小康建设更有质感。

幸福感底数充实。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坚持学有优教方向,统筹教育资源布局,新建季市中心小学、实验学校城北分校,新增省优质幼儿园2所,刘国钧中学创成四星级高中。构建公平教育体系,实施学位供给制度,规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教育联盟建设,逐步缓解“择校热”“大班额”现象。医改惠民取得实效。紧扣病有良医目标,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启动纵向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落实“两票制”改革,药品耗材价格得到有效控制。家庭医生签约提质扩面,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评审,获评全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县。文体生活持续丰富。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第36届文艺节,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2家,完成送戏下乡500场、送电影2256场、送书7.2万册。承办女子围甲联赛、乒超联赛等重要赛事;在省第19届运动会获金牌31枚,创历史最好成绩。

安全感指数攀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信访维稳“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升级版技防城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社会公众安全感达99%,位居全省第二。积极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省级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安全形势管控有力。落实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制度,加强药械、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形势保持平稳。基层治理不断优化。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完善市镇村三级管理机制,推动社会治理要素在网格内整合重构。外事、侨台、气象、广电、物价、史志档案、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对口协作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坚持补足短板、放眼长远,小康建设更全面

瞄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重点突破,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自觉关注群众感知温度,努力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厚植城市文化底蕴。加速汇聚文明力量。全面开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突出抓好弘扬文明风尚、提质城市建设等六大重点工作,实行路段长全天候巡查、市民巡访团多角度挑刺,在全省年度测评中排名前移,三年创建首战告捷。大力弘扬道德风尚。积极开展“万千百”主题活动,制定发布《靖江文明16条》,全面推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聚焦“一月一主题”,开展邻里守望等活动,志愿服务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延续拓展文化脉络。充分挖掘民间家谱、地方史志等文脉资源,解码靖江文化基因,公布首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文联书院、马洲艺文馆、艺文书吧序时开放,新工人文化宫正式启用,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

坚守脱贫攻坚底线。政策合力有效凝聚。充分整合就业、医疗、教育等帮扶资源,全面推广精准医疗扶贫救助模式,落实助学经费1500余万元,低收入农户支出有效缩减。开发公益性岗位4113个,直接帮扶标准提高至每年1500元,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项目推力全面强化。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完成交通、水利等援建项目66个。落实直接增收项目23个,建成农村创业发展基地3个,经济薄弱村平均增收7万元。内生动力持续激发。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增村集体领办经营性公司19家,推出一批脱贫攻坚先锋模范。强化“新农人”培育,累计培训低收入农户1万人次。全年脱贫低收入农户3194人、减少经济薄弱村15个,累计脱贫率分别达87.7%、82.8%。

擦亮生态优先底色。环境问题重拳整治。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扫清了一批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严格落实河长制,疏浚整治二三级河道137条,治理畜禽养殖场1600余家,依法拆除高鑫隆中转站、新宇建设、黄埔旅游等非法侵占水域建筑,涉江涉河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科学编制、认真落实“三线一单”,从源头上遏制污染,推进绿色发展。高起点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电镀中心提标升级,发展容量得到增强。引导传统企业改造提升,完成化工生产企业“四个一批”整治,削减煤炭消费量48.8万吨,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8%。生态家园精心呵护。自觉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大力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整合搬迁八圩、九圩汽渡,退渔还湿有序推进,全年恢复生态湿地20万平方米。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新增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复检;获评中国蕙兰“解佩梅”之乡。

向高质量奋进,决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19年,靖江网
昨天上午市委召开全市老干部会议
昨天上午,市委召开全市老干部会议。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