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助力,全面推行节地生态葬——南京绿色殡葬发展全景调查

30.03.2016  10:26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南京的节地生态葬渐受青睐,市民选择墓穴也渐趋理性。据悉,以往,墓地售价高过楼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让人感叹“死不起,葬不起”。但从记者的调查来看,我市墓地价格近来涨幅不大,与前两年价格相比呈稳中有升态势。

      在普觉寺陵园、隐龙山陵园、西天寺陵园等多处墓园,记者了解到,目前墓穴价格梯度比较明显,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

      “过去市民眼中的‘豪宅’,现在基本是不存在了。老百姓购买的大部分还是在万元左右的亲民价墓穴,这些墓穴装潢简洁,占地较少。”隐龙山陵园经理周立平表示。

      节地生态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在几千年“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下,若要全面推行节地生态葬,尚需多方助力。

      5年愿景:“十三五”末,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率大于20%

      上个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行节地生态葬。据悉,这是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

      《意见》明确,今后将着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水平,培育现代殡葬文化。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

      为贯彻落实《意见》,我市结合省民政厅相关部署和要求,出台多项举措,抓好贯彻落实。“我们通过媒体专版、社区宣传、板报评比、扫微信送祝福等方式大力宣传节地生态相关政策,还倡议市民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市殡葬管理处处长裴云峰介绍,他们还在葬式葬法上寻求创新,今年在原有江葬、树葬、壁葬等形式基础上,在全国创新推出3D生态云葬。这种新型节地葬,40平方米可安放460个单穴,达到传统墓地1亩土地的安葬量,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土地。

      裴云峰说,我市还在骨灰纪念堂、公益性公墓推广节地生态葬上狠下功夫。比如浦口区投资5000万在二龙山公墓内新建大型纪念堂,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目前已接纳拆迁安置骨灰3000多具。栖霞区也正在打造公益性公墓生态葬示范点,在公益性公墓全面推行壁葬、树葬、花坛葬。

      据了解,南京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已出炉,提出到“十三五”末,我市以生态节地葬骨灰安置方式为主导的格局初步形成。其中,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率不少于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态葬比率大于20%。现有公益性公墓倡导墓碑小型化,少占地,新建公益性公墓提倡以建草坪葬、花坛葬等绿色节地安葬设施为主,生态节地葬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扩大奖补,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推行生态葬

      目前,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30万,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年死亡人口在3.5万左右,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墓葬方式,对土地资源的消耗总量会持续增加,不断挤压生产、生活空间。与之相矛盾的是,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是提倡绿色殡葬新风,但在严格限制公墓用地开发的同时,老百姓“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一时间难以改变。

      “墓穴终有用尽的时候,节地生态葬是化解‘墓地危机’的必然出路。”这已成为业内共识。

      为吸引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奖补制度,把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葬式葬法纳入奖补范围;鼓励探索建立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比如对自愿选择生态安葬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采用立体式安葬设施存放骨灰的,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或补贴;对生产和使用环保殡葬用品的单位和群众,给予适当奖励或补贴。

      “在减免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基础上,我市已陆续出台《生态葬奖补实施办法》、《免除集体江祭费用实施办法》等生态葬鼓励政策,不断扩大惠民覆盖面,推动南京节地生态葬建设。”裴云峰说。

      在雨花功德园常务副总经理阮锋看来,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选择生态葬,这种表率作用有说服力。

      早在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实行生态安葬,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积极参与骨灰撒散、海葬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同志主动要求实行海葬这种生态葬的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阮锋说,在功德园里,有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军人身体力行选择生态葬。他们的示范作用,对其他人的影响很大。

      文化认同,培育绿色生态殡葬“新风俗”

      几千年来,选一块“风水宝地”,置一处坟冢、立一块墓碑……这种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连日来,记者在我市多家规模比较大的墓园采访,市民都听说过“生态殡葬”,也普遍认可节地生态葬,但愿意选择生态葬的人还较少,处理身后事,还是选择高价的墓地。

      上周末,在隐龙山陵园,来自浦口区的王先生因为迁坟的缘故,正急着给已过世的父母选择墓地。

      “给父母买墓,不能不孝顺吧,周围好多亲戚朋友给父母都选好了墓地,自己也不能太寒酸了。生态葬挺好的,但暂时不会选择,等接受的人多起来,再考虑生态葬吧。”王先生表示。

      “普通的墓穴要卖到3万—4万元,销量还非常好,而费用很少的生态葬,殡葬部门如何推广和宣传,市民依然兴趣不大。”隐龙山陵园经理周立平说,百姓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依然较为严重,哪怕是一些收入不高的困难人群,也会咬牙选择前者。

      “关键是观念,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选择低价位葬式不孝、没面子,事实上,目前选择生态葬的文化素质都较高,很多都是教师、医生,还有革命军人。”阮锋说,观念越开放,越能接受各种生态节地葬式。

      对此,江苏省殡葬协会副会长丁盛清则表示,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文化认同,才能让生态葬水到渠成。无论是价格倒逼,还是环境倒逼,最后可能还得靠理念、文化的潜移默化,“当前要让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是自然规律,殡葬改革是人类观念的一次飞跃。”

      阮锋也认为,只有文化认同,才能产品认同,今后生命礼仪的创意和氛围更关键。比如打造具有生命礼仪的殡葬产品,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寸土寸金的地方,都是这样做的。这些年,功德园推出的多种创意节地生态葬获得了民众的认可,就是很好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