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亡灵 扬大开展系列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11.12.2014  22:55

  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讯(通讯员 王梦园 记者 罗鹏)在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扬州大学医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寻找大学生版国家公祭日读本

  继《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之后,今年小学版《血火记忆》、初中版《历史真相》以及高中版《警示思考》逐渐发放到学生手中,从记忆到历史,从表面到深层,人们可以看到层层深入的关系。然而,在这些读本中却没有专属大学生的资料。

  因此,扬大医学院的学生自发寻找适合大学生的相关读本。 “如果不看新闻的话,很少有同学知道国家公祭日,即便知道也了解得很少。”朱燕萍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从小耳濡目染,南京大屠杀这个史实已经深深镌刻在记忆中,随着年龄的长大愈加深刻。在今年首个国家公祭日,她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同学们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翻书籍、查史料、采访老人……志愿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再现历史,从“对国家公祭的认识”到“做为当代大学生该怎样做”,尽可能详细,力求准确完善。

   网上祭奠亡灵,点燃“蜡烛”、献上“鲜花”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打开国家公祭网,哀乐响起,灰暗厚重的颜色让人不由的想起那段悲痛的历史。在医学院团委的号召下,同学们纷纷进入公祭网,点燃一根蜡烛,祈祷和平;献出一束白花,祭奠亡灵;敲响一次警钟,勿忘国耻。

  “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愿你们在天堂安息。”怀着沉重的心情,该院学生朱坤旻在网上祭拜,并留下缅怀留言。

  “说实话,原本对这些史实了解不是很多,自从进了这个网站,我看到在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那些残忍的暴行,那些可怕的过去,深深触动着灵魂。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要强大!”朱坤旻说。

   一人一句,填写新版《永久和平赋

  作家薛刚在2013年因“世界和平日”而创作《永久和平赋》,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愿望。而医学院的学生则创作了了新版《永久和平赋》,以此表露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在学院办公室门前,一张写着《永久和平赋》的纸张平铺在桌子上,同学们自觉排好队伍,一人写一句,最后共同完成了整篇文章。

  “虽然我的字写得很丑,但我还是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和平。”参与填写的该院大二学生王哲表示,纸上不仅仅是一篇赋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大家渴望和平的真心。

  “国家公祭日的确定是我们对于历史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可能现在学生通过历史书对灾难,对那些沉痛的历史有一些了解,但是再过一百年呢?谁能保证这些还被人记住。国家通过法律制定这个节日,是国家主义的教育。再者,也是对日本向靖国神社之类行动的回应。”该院老师杨红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