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践】常州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为现实
在常州武进绿和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和公司”),建筑垃圾变成了各种再生骨料、免烧砌块砖、透水砖、预拌砂浆、路用无机结合料等。由该公司投资兴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设计年处理能力可达160万吨,综合转化利用率达95%以上。
●政府重视——发展的“主心骨”
近年来,常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建筑垃圾作为“城市矿产”进行发掘利用,市人大和政协分别把《关于加强我市建筑垃圾处理与利用的议案》作为重点督办提案进行处理,同时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工作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进行先行先试。
2013年,武进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等相关政策,从建筑废弃物源头管理、排放管理、运输管理,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企业管理、政策扶持与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和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015年10月,武进区政府召集区发改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就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处置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会上,该区政府补充完善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相关办法和要求,包括建筑垃圾清运和处置管理要求、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运用、建筑垃圾处置经费承担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协同管理职责等。
●技术支撑——企业的“压舱石”
走进绿和公司,一台庞然大物——移动式破碎筛分机正在工作,大块的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被投入机器入料口,经破碎筛分形成不同粒径大小的再生骨料。
这只是该公司多条生产线之一,据绿和公司副总经理杨英健介绍,由该公司投资兴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105亩,依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湖南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研发技术力量,引进瑞典山特维克、美国福星苏布洛克、上海山美等国内外先进设备与成熟工艺,拥有移动式反击破碎机、移动式筛分机、固定破碎生产线、自动砌块成型机等多条生产线,真正实现了建筑废弃物处理零排放。
据了解,武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被列为江苏省节能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项目所创技术获得2015年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并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认为“该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多种环保节能技术与措施有机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改变了传统粗放式的建筑垃圾再生处理方式,实现了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绿色生产,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
“我们生产的各类再生建材均能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每项产品出厂时都具备质量合格证明,再生产品中的保温墙体材料、透水基层这些产品,要比传统产品的保温性、透水性更好。”杨英健介绍,按年处理建筑垃圾160万吨计算,每年可节约垃圾堆放场地和建材取土用地375亩、节煤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广泛应用——前进的“动力桨”
经分类分级处理的再生建材骨料,部分已经应用到了绿和公司厂区基建道路与场地施工中,部分被进一步制成砌块砖、预拌砂浆、整体喷筑复合墙体材料等。
“再生砖石骨料轻质和吸水率高,特别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价格也比传统产品市场价低15%左右,有很强的推广优势。”杨英健说,从投产至今,项目已处理建筑垃圾近50万吨,生产标准砌块砖6.25万立方米、预拌砂浆9.4万吨、水泥稳定碎石12.5万立方米,再生骨料12.5万吨。
目前,绿和公司生产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已被列入绿色建材目录和政府采购目录,在工程建设中优先推广使用。江苏金坛科教路、常州前黄公园马杭街道等道路建设中都有该公司生产的再生透水砖、盲道砖、面包砖的身影,国内首个绿色建筑主题公园——武进绿色建筑博览园中也广泛应用了该类产品。
“我们要求绿色建筑应当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建设单位应在工程项目设计环节优先考虑使用合格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常州市武进区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叶青说。
童心
2016年3月28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