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提案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06.03.2015  12:02

  由来已久的融资难和强烈的融资渴望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民营企业发展之路上的一道坎儿。两会之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在全国工商联的提案中,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提案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一边是小微企业在融资贷款方面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另一边是小微企业对于资金支持的“如饥似渴”,如何平衡?

  内蒙古、湖北省工商联建议,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抵押、担保手续,提高抵押贷款比例,增加中长期贷款。针对小微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情况,开发适应于不同主体需求的金融信贷产品,启动如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及知识产权质押、矿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对于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机构,有关部门应予以政策倾斜。

  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内蒙古、湖北省工商联建议,规范融资担保机构、小贷公司资金管理,完善担保公司的担保机制,为小微企业寻求担保和银行放心提供贷款提供便利;吸收社会民间资本介入小微企业担保业务,拓宽担保覆盖面;组建小微企业再担保机构,为各级担保机构分散风险提供再担保服务;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根据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立担保组织,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互保联保制度曾是许多民企融资的捷径,但近些年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企业资金链、互保链风险,民企信用面临危机。浙江省工商联提出,要重建国家信用体系,破解民企互保链资金链困局。打造一批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省份及示范区,从金融信用信息数据与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信用产品和服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诚信文化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商业银行领衔推动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同时借力互联网技术,引入大数据信用,发展新型金融业态,逐步实现金融“去担保化”,将这些新型信贷平台的信贷数据纳入征信体系;增强社会组织信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探索建立行业信用机制、行业信用标准和行业信用公示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征信体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信用信息数据库,整合包括工商、金融、税务、社保、司法等各部门的信用数据,构建信息共享机制,逐步提高征信数据资料的广泛性、权威性、系统性,拓展信息采集范围。

  部分提案呼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各级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内蒙古、湖北省工商联提出,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创新资金使用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和放大效应。先整合分散于相关行业的财政补贴资金,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与金融机构等建立长效沟通和合作机制,创新融资、放款和担保形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天津市工商联提出建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对符合条件(如小微信贷占比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商业银行,免征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及附加,减征小微企业贷款所得税,税收减免征收额专门用于建立商业银行内部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池,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进行核销。河北省工商联提出,借鉴上海市小额票据贴现中心的经验,在各省有能力的银行设立小额票据贴现中心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