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解渴政策 政协多份提案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

05.03.2015  14:01
            新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送出政策“红包”,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会议确定,在前期国家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助力小微企业尽快成长。
  中小微企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部署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但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老大难问题仍然存在。今年两会上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是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全国工商联的“心病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长期困扰全国工商联的一块“心病”。今年两会上多份提案剑指这一难题。全国工商联提出了《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提案》、《关于支持商业银行更好服务小微企业的提案》、《关于搭建新兴金融服务平台,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关于出台资金链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方案解决针对民营企业“一刀切”式抽贷问题的提案》、《重建国家信用体系,破解民企互保链资金链困局的提案》、《关于破解煤炭资源地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提案》等。
  小微企业在融资贷款方面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而小微企业对于资金支持却“如饥似渴”。近些年来,以非公有制形式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由于多种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乃至关系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普遍性问题。
  融资难。中小企业层次低、规模小、效益差,银行贷款投放环境不良。自1998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银行集中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向效益好的大企业和优势行业倾斜,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一般性加工企业的贷款则从严掌握,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目前,湖北省宜昌市80%以上的中小企业融资十分艰难,甚至从银行贷不到款。
  融资贵。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50%、承兑汇票占30%以上,综合利率达15%以上。中小企业从“影子”银行(大型企业财务公司)取得贷款利率高达20%以上。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以及通过融资性担保公司贷款的成本和代价更高。
  金融服务产品单一。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不多,贷款模式单一,一般都要求有足额担保或抵押,且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生产流动资金“”而“”的需求。
  全国工商联调研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实力不强、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二是中小企业生命力不强,信贷风险较高。三是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四是少数企业家不讲诚信,银企关系恶化。
  全国工商联的四条建议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全国工商联建议:
  一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小微企业政策落实的协调联动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抵押、担保手续,提高抵押贷款比例,增加中长期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周期短等问题。针对小微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情况,积极开发适应于不同主体需求的金融信贷产品,尽快启动如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及知识产权质押、企业联保、矿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对于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机构,有关部门应予以政策倾斜。
  二是完善小微企业担保。规范融资担保机构、小贷公司资金管理,完善担保公司的担保机制,为小微企业寻求担保和银行放心提供贷款提供便利;积极吸收社会民间资本介入小微企业担保业务,拓宽担保覆盖面;组建小微企业再担保机构,为各级担保机构分散风险提供再担保服务;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根据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立担保组织,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三是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创新资金使用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和放大效应。可以先整合分散于相关行业的财政补贴资金,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与金融机构等建立长效沟通和合作机制,创新融资、放款和担保形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信息平台。加快小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议由各级政府小微企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信息平台,可先将其掌握的企业信息与金融机构的有关信息连通,建立一个基本的信贷信息平台,然后逐步形成综合信息平台,为小微企业融资和银行信贷管理创造条件。有关执法部门加大对不诚信企业查处力度,严格依法办事,对不诚信企业该罚则罚,该破则破,绝不姑息迁就。
  民建中央十条给力建议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最基本、最细小的细胞,是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与活力。
  民建中央调研发现,只有10%左右的小微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获得贷款的利率普遍上浮约30%,融资成本达15%左右。90%的小微企业要靠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获得资金,融资成本在25%左右,应急式的过桥贷款利率更是高达40%以上。高昂的融资成本挤占了企业狭窄的利润空间,大量处于“生死线”上的小微企业陷入“不借是等死,借钱是找死”的信贷纠结。
  巩固实体经济基础,缓解企业融资困境,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为此,民建中央建议:一要通过税收激励、扩大风险补偿基金和信贷差别化管理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二要营造民间资本参与银行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的步伐。三要降低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门槛,支持优质城商行上市融资,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水平。四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阳光灿烂”的规范运作。五要鼓励互联网金融更好向小微企业提供规范服务,用好互联网金融倒逼金融创新的“鲶鱼”效应。六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不同资本市场间的沟通机制和转板机制,让资本市场更多惠及中小微企业。七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打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通道,扩大股权融资比重。八要壮大天使投资人队伍,探索发展股权众筹融资,通过改革和金融创新引领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九要加大对金融担保的财政投入,促进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的发展,鼓励银行创新贷款抵押品,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担保难”和“抵押难”问题。十要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提高金融公共服务效能。探索成立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中小微企业直接金融支持,同时鼓励推动现有三大政策性银行运营机制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增进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