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探索儿童早期教育发展持续为妇女家庭谋幸福

14.11.2017  00:17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中国自古有俗语: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早期发展一直是老百姓非常关切的问题。而3岁以下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正因如此,3岁以下儿童的托幼服务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们热议,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这个问题愈发凸显。

        目前,据相关机构统计,我国0~3岁的儿童绝大部分散居在社区和家庭,以家庭抚养、教育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3岁以下托幼事业,成为妇女的大事、家庭的大事、民生的大事。而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不仅是广大妇女和家庭的新期盼与新诉求,也是全国妇联一直积极努力探索的事业。

        近年来,全国妇联持续关注妇女、家庭所反映出的强烈托幼服务需求,精准服务定位,发挥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妇女和家庭的托幼困难与强烈需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并积极推动、协同社会各界共同缓解这一难题。

        托幼服务严重不足影响家庭幸福感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托幼服务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家庭的选择和幸福感,影响到“全面两孩”政策的有效落地。

        据全国妇联相关调研显示,我国目前托幼服务现状存在各种问题:公办托儿所严重匮乏,多数机关企事业单位过去开办的托儿所被剥离和取消,而民办托儿所申办困难,公益性社会托幼机构发展缓慢;托幼服务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婴幼儿托幼工作缺少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没有关于婴幼儿托幼服务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也不完善,托幼服务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而据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专题调研显示,在不愿生育二孩的母亲中,60.7%是出于孩子无人照料而放弃生育。在有3岁以下孩子的18~45岁城镇女性中,近1/3的人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由于当前托幼服务的缺失,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无奈成为孙辈的看护保姆,据调研显示,近80%的婴幼儿由祖辈看护。由于女性面临两次产假、哺乳假的问题,单位用人成本增加;由于缺乏托幼服务,育儿嫂和保姆行情不断上涨,导致双职工家庭父母负担过重。

        为帮助妇女、家庭解决这一现实难题,全国妇联多次在两会期间建言建议,要求将早期教育指导纳入公共服务范畴,明确主管部门,将托幼服务上升为国家意志,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从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托幼事业发展;鼓励发展普惠性托幼服务事业,通过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构建多种形式并存的托幼供给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场地内,建设托幼设施并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社区内家庭互助式托儿所,为家庭提供就近方便、小型化、负担得起的托幼服务,尽快解决双职工育龄夫妇孩子无人照料的燃眉之急。

        将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儿童早期发展能否达到最优的关键因素,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由此,一些托幼机构抓住家长不惜为孩子倾囊投入的心理,背离科学早教理念,忽略3岁以下儿童在品德、习惯上的培养,过分强调开发智力,早教机构作用被夸大,引发家长对孩子成长环境的强烈担忧。

        关注到这一问题,自2013年起,全国妇联便在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河北省保定市进行试点,实施“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项目,探索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探索中,全国妇联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理念,根据地方实际,采取中心服务、家访、流动车巡回指导、外展服务等不同模式,为0~3岁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早期育儿指导服务。

        五年来,项目建立运行146个社区(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定期组织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家长课堂等活动,对有特殊困难和需求的家庭入户家访,提供个性化咨询与指导,项目服务覆盖率达92%,近万名0~3岁儿童及其家庭受益。家长们对妇联提供的这项服务又欢迎又满意,纷纷表示:“这个地方太好了,再忙我也会抽空带孩子来玩一下亲子游戏”,“我们的育儿困惑终于有地方解答了”,“这真是妇联组织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儿童福利”。

        几年来,全国妇联所推行的0~3岁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的这种服务模式,不仅为试点地区家庭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福祉,更得到党委政府的认可。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妇联推动政府出台《干预促进0~3岁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工作方案》,将儿童早期发展启蒙服务纳入《芙蓉区2016-2020发展规划》;在湖北,湖北省妇联将项目内容纳入省妇联推出的“公益木兰”家庭建设品牌工作中,争取省政府公共购买,再扩10个项目点。

        为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多种服务

        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精神,进一步体现儿童优先原则,探索从源头上减少贫困,从根本上消灭贫困,2012年,我国启动实施第一个专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量身定制的卫生行业扶贫项目——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项目实施中,全国妇联与原国家卫生部积极联合,努力向0~3岁贫困儿童提供健康、喂养、教育等多种巾帼服务。

        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之一,各级妇联组织在参与项目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组织动员和社会宣传工作。

        全国妇联通过开展调研,摸清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和家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状况。“六一”期间,协调中宣部调动中央主流媒体对贫困地区营养改善项目作出报道安排。实施“伴随成长”和“空中课堂”两个公益项目,向部分项目地区0~3岁家庭免费发送短信,提供适合孩子周龄的护理保健、营养饮食等指导知识和内容;基层妇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在重大节日节点、赶集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宣教、开展健康讲座等方式广

泛宣传。

        依托妇女之家、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乡镇卫生院及公共文化服务站等阵地,项目点妇联还开设家庭教育流动学校或讲堂,将婴幼儿营养健康、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等相关内容纳入儿童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宣传中。通过各级妇联的主动上门、积极引导,当地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对婴幼儿营养的重视意识得到普遍提高,使得项目内容真正落实到位。

        从项目实施到2015年,项目服务地区不断扩大,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共投入9亿元,受益儿童家庭达26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