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已拥有17万馆藏品和1.6万份史料档案

15.08.2015  18:09

  中国江苏网8月15日讯(记者 蔡阳艳)7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今年,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30周年的日子。记者了解到,30年来,纪念馆在文物征集收藏方面,已从建馆之初的不足100件文物,如今已经拥有17万多件馆藏品和16000多份遇难者、幸存者、加害者、第三方作证者的多个层面史料档案,为国家和民族抢救性的征集并保存了大量的有物、有形、有声的历史记忆。

  30年前,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将侵略中国改为了进入中国,激起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受害者遗属们和部分历史研究者的愤怒,他们纷纷要求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纪念馆随即应运而生。

  自1985年8月15日建馆以来,纪念馆每十年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场馆面积由建馆之时的2.5公顷,发展至现在的10.3公顷;展览面积也由过去的800平方米扩展至目前的1.8万平方米。纪念馆也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地方小馆,迅速成长为声名海外的一座大馆、名馆。

  如今的纪念馆,在观众参观数量由最初的每年约10万人次,发展到2014年的803万人次。2014年12月13日,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此外,纪念馆还组织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和国际和平研究所,多次组织召开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100多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史料书籍,许多出版物和学术研究课题先后在国家、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评比中获奖。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