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举行国际和平集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16.08.2015  11:03

  “和平历来不是空话,需要实际行动维护

  

  8月1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海内外各界爱好和平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第14次国际和平集会。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南京国际和平集会上,记者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和平历来不是空话,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真实的历史,大家都要看清和牢记

  和平集会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女士、陈桂香女士,日本“铭心会·南京”第30次友好访华团、日本“神户·南京心连心会”第19次访华团、日本长崎“日中友好希望之翼”第13次访华团的团员代表,一一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敬献花圈,全场默哀,祈祷无辜遇难者的灵魂安息。

  “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以来,纪念馆经历30个风雨春秋,其间,日本‘铭心会’每年都会来南京举行纪念活动,至今已坚持了30年。”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这些日本友好访华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学习研究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加害历史,向日本民众传播历史的真相,搭建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流的桥梁。

  日本“铭心会·南京”访中团团长松冈环女士告诉记者:“就在这一天,日本国内爱好和平人士也会在日本举行各种形式的大规模集会,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不要走军国主义老路,维护和平。”1988年开始,27年来在日本寻访250名日本老兵、在中国寻访3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费80多次到南京寻找幸存者,松冈环女士导演的《南京——被撕裂的记忆》中、英、日文版已经在全球放映。“纪录片是这些口述资料的浓缩,我就是要告诉全世界的人:真实的历史,大家都要看清和牢记!

  “安倍若真是深刻反省,就应该来南京谢罪

  针对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昨天的和平集会上,朱成山表示,“安倍谈话”态度既模糊又暧昧,若是深刻反省应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谢罪。“和平历来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去维护。”朱成山说。

  朱成山说:“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日本战后70周年,这次谈话本是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和解的绝好机会,可惜他白白浪费了。

  “安倍谈话”中对“侵略”一词的表述是,“我们不能再有第二次的战争惨祸。事变、侵略、战争,这种使用各种武力进行威吓和行使来解决国际纠纷的手段,不能再用第二次”。对此,朱成山认为,该表述过于空洞,只是说“今后不侵略”,并没有提及日本过去实施过的侵略战争,这种表态是缺少诚意的。“如果他真心表达痛彻反省、深刻道歉,他就应该到南京来,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谢罪,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道歉,这才是他应有的态度。”朱成山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沈峥嵘 记者黄欢

  【相关新闻】

  江东门纪念馆参观人数

  今年或突破千万

  记者昨天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30周年座谈会上了解到,2014年纪念馆参观人数达到803万人次,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人次,将超过法国卢浮宫,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第二座年参观人数超过千万的博物馆。

  昨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0岁生日,纪念馆在职及退休员工和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医科大学、深圳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香港爱国实业家陈君实先生的女儿等社会各界代表在纪念馆举行座谈会,畅谈纪念馆30年走过的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国内数十家同类型场馆发来贺信。

  自1985年8月15日建馆以来,纪念馆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场馆面积由建馆之时的2.5公顷,发展至现在的10.3公顷;展览面积由过去的800平方米扩展至目前的1.8万平方米。“纪念馆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地方小馆,迅速成长为蜚声海内外的一座大馆和名馆。”担任纪念馆馆长23年之久的朱成山表示,为了佐证历史,纪念馆人为建馆、扩馆、强馆拼搏前行,“南京大屠杀是南京之殇、民族之殇,纪念馆人在过去的30年里,筚路蓝缕,打造出了一座能够承载这段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软硬件一流的专史纪念馆。”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抗战遗址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世界十大黑色旅游基地等。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纪念馆,在观众参观方面,观众量由最初的每年约10万人次,发展到2014年的803万人次,今年更是有望突破千万。在文物征集收藏方面,从海内外广为征集,从建馆之初不足100件文物,到如今已经拥有17万多件馆藏品和16000多份遇难者、幸存者、加害者、第三方作证者的多个层面史料档案,为国家和民族抢救性地征集并保存了大量的有物、有形、有声的历史记忆。

  此外,纪念馆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和国际和平研究所,多次组织召开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100多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书籍,许多出版物和学术研究课题先后在国家、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评比中获奖。“在全国博物馆行业率先实行免费开放,率先实行为幸存者口述史司法公证,在全国率先拉响警报、放飞和平鸽、20年持续举办悼念遇难同胞仪式。”去年12月13日,首次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徐路平记者黄欢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