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唤起每个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15.12.2014  15:01

  昨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国家公祭日之后的首个开放日,截至闭馆,纪念馆共接待参观者达10万多人次,为平日数倍。“以前我在教科书上看到过这段历史,也从老一辈人的口中听过一些故事,但是都没有今天在现场感受到的这么深刻”,一位前来参观的大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10万参观者中,有不少南京市民,但大多数是来自外地。现场有一个细节,一群孩子在国家公祭鼎前,朗诵诗歌《南京,我们没有忘记》,之后,敬献白花,集体默哀,这是镇江文化之旅网站自发组织的一次亲子活动。为了前来表达悼念,孩子们早上七点就从镇江出发。社会公众踊跃表达哀思,祭奠逝者的场景让我们看到,虽然国家公祭日已经过去,但对遇难者的悼念,对和平的祈愿却在南京市民乃至更多人心中延续,唤起每个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南京在侵华日军铁蹄下饱受蹂躏的惨痛经历,也是整个民族苦难历史的一段缩影。这一点,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惨痛教训,置身同胞惨遭屠戮的场景回忆时,人们能得到更加真切的体会,国家强盛与家庭幸福的关联,直接就在此连为一体。

  正因如此,我们不难理解公众对于悼念活动的那种自发和投入:中学生们朗诵《和平宣言》的声音通过直播在千家万户朗朗响起时,有不少电视机前的老人流下或是激动或是感伤的泪水;防空警报声响起,南京大街小巷,行人伫立、汽车停驶,汽笛长鸣,自发为遇难者默哀;分布全城各处的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被前来默哀的市民放满了寄托哀思的鲜花;在寒气袭人的冬夜,无数普通市民、大中学生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或者中华门城头,手捧一盏烛火,献上一瓣心香……在悼念逝者、追怀历史、向往和平中,更多的人紧紧携起手来,形成更加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这是对遇难同胞的告慰,也是一个民族对未来自信的宣示。

  在今天和平的阳光下,需要每个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每个人都承担起争取和平、维护和平的责任。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让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在每个人心中注入圆梦的动力。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