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非文明,“丑化”不留余地

01.06.2015  10:34

  昨天是世界无烟日,今起北京将实施“史上最严”控烟措施。我国烟民超3亿,被动吸烟者约7.4亿,其中包括1.8亿儿童。除了加强法纪和赋税调控,实践证明,通过丑化香烟包装和吸烟形象,也可有力推动戒烟。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亟需补课。比如香烟外盒虽有“吸烟危害健康”等警示,但在精美的包装设计中,完全无足轻重。一个个香烟品牌也“正气凛然”,中华、云烟、牡丹、万宝路、云丝顿等等,美丽名称、漂亮图片、华丽包装,塑造香烟正面形象,提高香烟诱惑力,对烟民、特别是对儿童存在很大的误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国家早已把烂肺、骷髅和患者等警示图标印上烟盒。在影视作品和戒烟宣传片中,吸烟者被描述成“失败者”;街头吸烟点与垃圾箱放在一起;歌颂或变相美化吸烟行为要被处罚……此举的确有效。一位加拿大朋友反映,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男子买烟时大大方方的,买避孕套时则左顾右盼、躲躲藏藏;现在则是买避孕套时大大方方,买烟时却生怕被人撞见。

  因此,不能完全指望相关行业和人员的自觉,要有法规。再不能停留在“提倡文明吸烟”的阶段。吸烟无文明,何来“文明吸烟”?既是不文明行为,就要彻底丑化,让更多希望文明的人不愿再沾边。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