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南京话“撮簸”难倒两选手

20.04.2015  10:04

  

  昨天下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南京赛区选拔赛进行决赛,出乎意料的是,四位1号选手写南京话“撮簸(cuōbò)”  时,两位都写错,直接淘汰!而且此次南京的赛事中,对书写规范要求特别高,如果笔顺出现严重错误,这个字也被判错。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选拔赛的优胜者,将参加由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现代快报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赛区比赛,争取到央视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 

   擂台赛:方言词“撮簸”让两选手止步 

  昨天下午,南京梅山第一中学、南京高淳区第一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初中部、南京市伯乐中学四所学校代表队,争夺南京赛区冠军。比赛采用擂台赛的形式,每队先派出1号选手出战,写错的立即下场淘汰,再由本队的2号选手出战……每个队的队员共有5人,最终仍有选手留在场上的队即是胜出。 

  绯红、婵娟、销声匿迹、肇事,选手们都写对了。这时,第五个词出现了:cuōbò,南京方言。主持人报完词后,只有两个选手写对了“撮簸(cuōbò)”。专家告诉记者,其实这个词在《红楼梦》中曾提到:“各处笤帚、撮簸、掸子……”“撮簸”就是“簸箕”的南京方言说法。“”就是把聚拢的东西用簸箕等物铲起来,撮簸专指用于铲垃圾的簸箕。据说簸箕是北方方言,南京话才说“撮簸”,这也是《红楼梦》语言中南京“血统”的体现。 

   课本里的“洨河”也有选手写错了  

  4个队共20名选手,一个词就淘汰了两人,场上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失误开始多了。擀面杖(gǎn  miàn  zhàng  )、秫秸秆(shújiēgǎn)、洨河(xiáo  hé),这三个词,都有选手被淘汰。特别是第10个词“洨河”,又一下子淘汰了两名选手。 

  这时,评委之一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薛城表示,有话要说。他说,其实洨河这个词真不应该不会写,除了梅山一中学生们用的是沪教版教材,其他南京学生用的人教版语文书中,中国石拱桥的注释里是有这个词的。 

  此次参赛的都是2000年9月1日之后出生,各科成绩良好的初一、初二学生。赛题内容要求大部分为中小学课内学习的汉字,70%是课内的词语,还有少量是《课标》字表3500常用字中的易错字。 

   两队交锋,选手接连因笔顺淘汰 

  在写完第22个词“饾(dòu)板印刷”之后,场上只剩下了梅山一中和高淳一中的选手进行PK。高淳一中有2名男生,梅山一中是4名女生。到了第28个词“望闻问切”。这是一个好理解也好写的常用词。看上去,两位选手也都写对了。但裁判却判梅山一中的女生错,原来,她写的闻字,里面的耳字,先写了最下面的一长横,再倒过来写里面的短横,被评委认为是比较重大的笔顺错误。 

  紧接着的第29个词“金瓯(ōu)”,高淳一中的选手也犯了笔顺错误,写金字的时候,他先写了个全字,再补上其他笔画。同时,他的瓯字写得也不对,瓦部的竖钩,只有竖,没有钩,也被判错。 

  “柔荑”成为关键赛点,你会读吗? 

  róu  tí,主持人报出第34个词,随即还解释了它的意思是植物初生的叶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场上,两队的选手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答案。随后,大屏幕上出现了正确答案“柔荑”。 

  “啊?是这个字?”观战的队友们不少都叫了起来,一位女生说,没想到这个字读tí,以为读yí呢。 

  那究竟两位选手是都写对了,还是一对一错,甚至是两位都错了呢?“柔荑”成了这场决赛的赛点,也让观者心揪了起来。究竟哪队选手能代表南京参加江苏的比赛?预计谜底将于5月中旬揭晓,现代快报记者将追踪报道。 

   赛场内外 

  小能手! 

  初一妹子连闯14关 

  其他三支队伍的选手全换了一轮,梅山一中的吴雨晨还稳稳地站在台上,冷静地答题。回答到第14题的时候,吴雨晨发挥失误,把“殿”字写错了,无奈出场,“脑子里想的是没字的右半边,写出来就变成另一个了”。 

  据了解,参赛的大多数选手都是初二学生,但在场上沉着应战的吴雨晨才上初一,是队里的小妹妹。虽然战绩不错,但吴雨晨很谦虚,“队里其他哥哥姐姐实力很强,我还要向他们学习呢。” 

  而且,由于学校里用的是沪教版教材,备战汉字听写大赛的任务更加艰巨。带队老师翟蓉说,“课标词语对其他队的选手来说不难,但我们选手必须从头开始扒拉,还要兼顾课外词汇,对初一的孩子来说尤其不容易。” 

   未来“汉字听写” 

  有望成校本课程 

  现在用手机、电脑打字越发频繁,提笔忘字的现象屡屡出现。有老师建议初中生,最要紧的是熟悉新课标要求的3500个字词。“认识一个词语离不开它的出处、语境和载体,死记忆硬背意义不大。” 

  薛城表示,南京赛区的比赛中南京元素特别多,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地了解南京文化,平时语文学习中也可以多读《红楼梦》,里面有不少南京元素。他还表示,南京赛区的词语中大量都是日常用的词,要和历史、文学名著及生活联系起来。 

  而通过“汉字听写大会”,让师生们更重视汉字的积累。袁源透露,不少学校已经表示,将在初一年级设置“汉字听写”相关的校本课程,把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学习,未来参加“汉字听写大会”也不用临时选拔组队,而是在感兴趣、词汇积累多的学生中产生选手。 

   附:决赛部分词语 

  肇(zhào)事 

  撮簸(cuō  bò) 

  擀面杖(gǎn  miàn  zhàng  ) 

  转捩(liè)点 

  窸窣作响(xī  sū  zuò  xiǎng) 

  秫秸秆(shú  jiē  gǎn) 

  洨河(xiáo  hé) 

  鏖(áo)战 

  糨糊(jiàng  hu) 

  龋齿(qǔ  chǐ) 

  昆弋两腔(kūn  yì  liǎng  qiāng) 

  薅草(hāo  cǎo) 

  束脩(shù  xiū) 

  傩舞(nuó  wǔ) 

  双眉颦蹙(shuāng  méi  pín  cù) 

  饾(dòu)板印刷 

  尥蹶子(liào  juě  zi) 

  螟蛉(míng  líng) 

  城堞(dié) 

  绥靖(suí  jìng) 

  椿萱(chūn  xuān) 

  柔荑(róu  tí) 

   奉为圭臬的意思你知道吗? 

  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作为准则。“”本义指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而这里的“”指的是一种测日影的仪器,被引申为标准、准则。“”不要误写为“”。 

  “”的本义是瞄准用的箭靶,这是一个会意字。“”是“”的古字,这里用“”代指人脸,意为人脸形状的箭靶子;古代的箭靶大多是用木头制成的,因此“”下的“”字不仅点明材料,而且从形象上看也十分酷似支撑箭靶的木柄。 

  两个多世纪后,他关于民族和国家的观点被奉为圭臬。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