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赚钱,叫他烧都舍不得

24.10.2014  09:38

  秸秆禁烧,“”的同时更要设法“”——

  新华报业网讯  又到秋收季节,秸秆禁烧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大部分秸秆实现了还田,小部分则因田块无法机械化操作等原因未能还田。用“”的办法防止秸秆焚烧,事实证明并不能彻底杜绝——因为农民选择焚烧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所以,既要采取“”的措施,更要做好“”的工作。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的路径,关键是实现市场化运作;而实现市场化运作,还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要让农民舍不得烧

  见到承尧兴时,他正一一打电话给秸秆收购经纪人。“越多越好。”在跟经纪人蔡加山通话时,他特意加了一句,“你是收购大户,年底时公司会考虑奖励的。

  承尧兴是江苏科力农资科技公司董事长。企业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专门生产有机肥,生产原料是畜禽粪便、蓝藻、水葫芦和秸秆,其中秸秆占了大头,每年要消耗1万吨。

  “你收秸秆给什么价呢?”记者问。

  “稻草每吨350元。

  “农民和经纪人有钱赚吗?

  “当然有了。”承尧兴说,农民卖秸秆,每亩至少能得50元,多一点的能达100元,而且农民不必自己捆扎、运输,都是经纪人带着人到田块上收购。付掉雇请劳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经纪人每吨赚50元,有的经纪人每季能收一二千吨。全镇一季水稻总共产生秸秆2万吨左右,有一半被收过来了,剩下的都还田了。“农民和经纪人有钱赚,叫他把秸秆烧掉,他也舍不得。

  市场化遇到好时机

  位于海安县的南通绿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秸秆煤生产基地,企业负责人张国庆介绍说,公司每年生产秸秆煤2万吨,总共消化秸秆约7万吨。企业生产的秸秆煤目前主要供应县内5家企业的6台锅炉使用,而全县使用锅炉的企业多达数百家,公司今年又签订了6台10吨以上锅炉的秸秆煤供应合同,明年秸秆煤生产有望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5万吨,年秸秆利用量增加到10万吨,相当于14万余亩的秸秆量,占到海安五分之一左右的秸秆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