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警方升级版“公调对接”实现纠纷“零复发”

24.03.2016  11:36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紧密结合当前治安与维稳形势,全力打造升级版“公调对接”工作模式,为基层派出所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今年1、2月份,该区各驻所人民调解室共受理矛盾纠纷1257起,调处数占纠纷类警情受理总数的97.06%,调解成功1220起,调处成功率较去年同期上升2.73%,而且调处后的矛盾纠纷实现了“零复发”目标,未发生一起因为调解不到位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   从“和事佬”升级为“法律工作者”   为提升公调对接工作实效,秦淮分局在2015年下半年,根据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孙建友的要求,主动与区司法局协调沟通,对全面推进公调对接工作进行部署,并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全力做好保障,确保落实到位。   为改变以前由社区“和事佬”“和稀泥”的状态,秦淮分局在原有36名专职调解员的基础上,结合全区17家派出所纠纷类警情的分析研判,会同区司法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调员,将调解员队伍扩充到60名,每个派出所原来平均2至3名调解员,增加至现在的3到5名。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招募,将1名法律本科应届毕业生,4名有丰富调解经验、愿意为公益事业发挥余热的退休干警,15名善做群众工作的社区工作者及5名持有律师证的司法人员充实进来,给调解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实现了调解队伍老中青结合、人员结构优化的目标。   此外,秦淮分局还特邀司法专业人士对新招募调解员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安排在派出所调解环境中跟班学习,帮着他们尽快熟悉矛盾纠纷的调解技巧和方法;建立调解员定期交流学习制度,定期邀请司法局干部和法官、律师,挑选经典案例,开展调解员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从“长白班”延伸到“24小时”   为进一步贴合实战需要,秦淮分局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将调解时间向夜间、节假日延伸,将调解员向警务工作服务站延伸。   淮海路派出所2015年共受理纠纷类警情3995起,日均约为11.2起,其中18时至次日9时纠纷警情约占总纠纷警情的70%,且相对于白天纠纷呈现出复杂程度高、成因积累长、反复可能大,而夜间警力相对较少,不能很好适应夜间纠纷调解需求。基于精准研判,秦淮分局全力推行“公调对接”24小时弹性工作制,将调解员进行编组,对应派出所四个警组实行轮班,保证了夜间民调力量不减。同时,依据“属地分配”原则,将调解员尽量分配在居住地派出所,部分有条件的派出所还为调解员提供宿舍,保证及时化解矛盾。   针对一年一度秦淮灯会主战场的夫子庙、中华门、白鹭洲以及坐拥“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的淮海路派出所,节假日期间人流量骤增,纠纷量也相应增多的实际,秦淮分局对这4个重点派出所调解员工作时间进行调整,实行重大节假日双班制,并将调解员分设“AB”角,确保节日期间双倍调解员在岗在位,相互补位。目前已在6号警务站设置了专门的人民调解室,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每天下午16时至上半夜23时驻站调解。   从“死工资”转变为“一案一奖”   为充分激发公调员的调解潜能,提高工作积极性,今年伊始,秦淮分局就会同区司法局积极向区委区政府申请,将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补贴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且逐年上升。目前,秦淮区已明确财政预算公调对接专项经费130余万元,专项用于保障专职人民调解员的基本工资、补贴及福利,较去年增加85.71%。在此基础上,秦淮分局还本着强化纪律管理、规范调解工作、完善激励机制的原则,出台了《“公调对接”驻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员补贴考核办法(试行)》,确立由治安大队考核小组牵头,实行积分制管理,分局考核办统一扎口保障,更加凸显考核的科学化、人性化。   为加强调解正规化,提高调解质效,秦淮分局制定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运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秉承“一案一奖、重案重奖”的原则,由各派出所对“公调对接”工作人员调解成功的纠纷及化解重大、棘手复杂纠纷的数量进行考核,报送治安大队考核小组审核后,由分局统一进行奖励,逐月兑现。同时,分局设立专项基金,根据调解员工作实绩,每月评选出10名“调解能手”,每年评选出10名“金牌调解员”,分别予以奖励。据统计,今年1、2月份,秦淮分局各派出所共调处纠纷1257起,同比上升5.3%,调处疑难纠纷18起,同比增加38.5%。   今年2月,洪武路派出所接报一起涉及200万元货款的债务纠纷,调解员多次约当事人双方见面,积极从中斡旋,经过前后5次调解,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为受害方浙江绍兴丰泰面料厂追回了全部200万元的货款,获得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