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暨南京市座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国家公祭日重要讲话

15.12.2014  13:18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开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新华报业网讯  12月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12月14日上午,江苏省暨南京市在宁召开社会各界座谈会,学习领会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进一步肩负时代重任,更好地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征程。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与江苏省及南京市社会各界代表和专家学者代表一起深入座谈。

  座谈会上,向全国人大提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建议的提案人代表邹建平坦言:“国家公祭日最终的设定回应了人民的意愿和诉求,民意呼声接力棒传到了我们建议人的手里,荣幸!”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具体组织实施者代表朱成山感喟地说:“总书记第一次站在南京大屠杀遗址上,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作出的重要阐述,整个讲话2119字、时长15分钟。讲话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强调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指出国家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令我们深受鼓舞!”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遗属代表夏淑琴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并与习总书记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她回忆起那一幕连声说:“我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这是国家给予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关心和尊重,更是对死难者的尊重和爱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参与者代表陈骏与其他五位代表一同撞响了和平大钟,他表示:“日本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的事实,历史是不会答应的,13亿中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是不会答应的。”以最古老的诗体撰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和平宣言》的冯亦同动情地表示:“作为一个文人,我们如果能为这个城市服务,哪怕留下一个字,我想都是我们终生的荣耀。如果说一年中可以有一天给予一个城市,我要说:12月13日属于南京!”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史学专家与社科学者马振犊、张生、夏蓓、叶南客则认为:“和平作为一种时代精神,一种特殊的文化,我们应该去催生、弘扬和彰显,以和平文化的理念,来指导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国际和平城市品牌,使‘和平’成为南京国际交往中的城市新名片。”群众团体和青少年代表万闻华说:“总书记讲话彰显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自尊、自信、自强,让人犹感警醒、深思、励志。如何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更多的普通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警醒在心,和平在心,奋斗在心,是我们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职责所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宣示了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充分反映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纷纷表示,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肩负起历史与时代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这是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最好的告慰和祭奠。

  王燕文在和与会各界代表深入交流后讲了话。她说,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以史为鉴,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教育引导人们直面文明之殇、民族之痛,自觉抵制形形色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以史为鉴、察古知今,在铭记历史中砥砺前行;其次,要坚定信念,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以国家名义进行公祭,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凝聚“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向心力。要继续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不断维系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激发共同的精神信仰,守护共有的精神家园;此外,要珍爱和平,开创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未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热爱和平、繁荣和幸福的美好梦想相通。我们要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让人民群众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汇聚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沈峥嵘 王敏)

原标题: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开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