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高中版首发

02.12.2014  09:22

  高中版《警示思考》于12月1日在南京金陵中学首发。

  初中版《历史真相

  小学版《血火记忆

  继《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血火记忆》、初中版《历史真相》之后,高中版《警示思考》也于12月1日在南京金陵中学首发。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首个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来临之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的3个不同学习阶段的读本已全部亮相。

  据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介绍,该读本经历了5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编写完成,以地方读本的形式进入南京市的高中二年级课堂。《警示思考》包括了“南京保卫战的分析”,“对日军暴行的思考”、“对安全区的解读”、“对历史的反思”、“对国家公祭的认识”等五部分,列举了高中生关注度最高的11个专题,以典型历史材料和相关解读对这些专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探讨,力图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一步形成善待生命、追求世界和平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启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及全人类命运的深层思考。

  在该读本第一部分“对南京保卫战的分析”中,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导读中如此写道:1937年11月7日,日本组建华中方面军,以松进石根为司令官,塚田攻为参谋长,下辖上海派遣军与第十军,其任务是“为寻找结束战争的机遇而歼灭伤害附近的敌人”。对于是否进攻南京,日军高层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那么,战火为什么会燃至南京?

  据全面参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编写的学术指导专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卫星介绍,读本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定位不同。比如小学阶段强调以故事为主,展现典型人物,更符合小孩子的认知能力。而初中有历史课了,则更多强调史实再现,让学生了解历史全貌。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辨能力,所以直接把史料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与思考;对于自己关心的问题,通过了解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此读本编委会副主任朱成山介绍,20年多前,日本的“教科书事件”,成为大屠杀纪念馆建馆的直接起因。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查通过的教科书中,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淡化和抹杀了侵华战争的性质,激起了曾经受到侵华日军严重伤害的南京人民的义愤,人们纷纷要求“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以“教育今人和后人。”来自澎湃新闻

  原标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高中版首发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