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再添铁证 5本新著融多国成果填补研究空白

08.12.2014  10:13

  新华报业网讯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首部辞书性著作——《南京大屠杀辞典》7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发式,同日首发的还有《南京保卫战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说》、《血腥恐怖金陵岁月》、《第21次是国家公祭》,5本新书从不同角度解读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同程度填补相关领域研究和出版空白。

  《南京大屠杀辞典》是首部以南京大屠杀专史为内容的辞书,也是首部南京大屠杀工具书,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等机构共同组织海内外专家,历时14年编撰而成,收录词条8000多条,共200多万字。整套辞典按时间顺序,真实反映南京大屠杀前后历史。辞典包括四卷,此次出版发行的第一卷,完整呈现大屠杀前的历史,包括日机轰炸南京、攻占南京、南京安全区及难民营成立、南京保卫战、南京沦陷等内容,列举大批被日机炸伤、炸死的百姓资料。辞典的后三卷,将在明年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陆续推出。辞典的编撰者之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这部辞典融入日本、韩国、美国、英国、菲律宾等多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的国际性推向新的高度。

  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撰写的《南京保卫战》,是大陆首本南京保卫战的专史著作,该书引用大量新近公布的日军官兵的日记、回忆文章,以及日军部队的战史文献,从另一个视角再现中国军人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英勇壮举。如,对南京外围的淳化战斗,日军步兵第36联队分队长山本武在1937年12月6日的日记中称:“淳化镇的敌人依然顽强,我们陷入了进退两难、无计可施的境地。”参加最后攻击顶峰战斗的日军第9师团在战史中写道:“据守紫金山的敌军的确很勇猛,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明知结果肯定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的进攻。

  南京军区政治部徐志耕所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说》是一本田野调查实录,此书汇集7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证言;美国陆束屏教授所著《血腥恐怖金陵岁月》,通过金陵女子文理学院4位教职人员的亲历,再现南京大屠杀前后的历史片段;朱成山和省文化厅李慧共同撰写的《第21次是国家公祭》,则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回顾20年来作者亲自参与的南京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的历程。 (颜芳)

原标题: 南京大屠杀再添铁证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