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举行国际和平集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16.08.2015  11:36
拉起横幅祈求和平

  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文简称“江东门纪念馆”)举行2015年南京国际和平集会。值得一提的是,昨天是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活动仪式上,幸存者夏淑琴老人说,大屠杀已过去78年,但自己始终无法忘记那一幕幕惨景。作为加害方的国民,来访的日本友人松冈环一行,对受害者们表达了深深的歉意和忏悔。

  幸存者夏淑琴:

  我会保重身体,为历史作证

  海内外各界爱好和平人士,齐聚江东门纪念馆,缅怀南京大屠杀30万无辜遇难者,祈祷世界和平。这样的国际和平集会,此前已举行了13次。

  在昨天的第14次集会现场,虽然天气有些热,但两位幸存者——92岁的陈桂香和86岁的夏淑琴,还是按时赶来。

  两位老人一到场,立即有提前赶来等候在此的日本友人,围过来和她们打招呼,问候她们的身体情况。这些友好人士来自日本“铭心会·南京”第30次友好访华团、日本“神户·南京心连心”第19次访华团和日本长崎“日中友好希望之翼”第13次访华团。

  集会开始后,3个访华团的代表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敬献花圈,并低头默哀。见到此景,轮椅上的陈桂香老人默默无语、神情凝重,而夏淑琴老人则在默哀结束后,说起了心里话,“那场屠杀已经过去78年了,我想把它忘掉,但是一直忘不掉……

  当年那个8岁的小女孩,在亲见家中7口人被害后,自己也中刀昏迷。如今,这些场景永远地刻在了夏淑琴的脑海中。好在还有关心和爱,让她感到温暖。去年的国家公祭,更是让老人万分感动。“我会保重身体,把那段经历讲出来,这是我唯一能报答大家的。

  日本学生担忧:

  很多人在否认历史,时时有危机感

  此次来到江东门纪念馆的日本友好人士中,有的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老面孔,也有的是第一次来到南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亲身接触到,那段在日本国内并不被人们所了解的历史。其中,来自大阪大学的研二学生御前麻里就是首次来宁。

  御前麻里说,走进纪念馆后,自己被震撼到了。因为关于日本侵华这段历史,她是在进入大学和来到中国,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也没想到,这段历史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我周边的朋友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但我还是会把这次来南京的见闻,告诉他们。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御前麻里学习的是历史专业,研究方向为慰安妇问题。她说,目前日本社会在否认这些历史,自己做这方面的研究,时时能感到有一种危机感。但是,尽管个人力量很小,她还是愿意通过努力追求真相。

  其实,御前麻里的困惑,日本长崎“日中友好希望之翼”第13次访华团团长高实康稔同样经历过。在昨天的集会上,他表示,每次站在江东门纪念馆,自己都感到无比痛心。面对有人叫嚣纪念馆里照片经不起推敲时,他就会向人们展示侵华日军老兵村濑守保的一本写真集。“这本集子里有这样的记录:被屠杀的市民,被浇上汽油焚烧,而大部分人都穿着平民的衣服,这是极具有说服力的。”高实康稔说。

  日本友人呼吁日本政府:

  赔偿受害者,正确教育年轻一代

  举着印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旗帜,这些来自日本的友好人士们,向受害的中国人民表达了深切的歉意和忏悔。而作为长期关注、研究日本侵华历史的一员,大家都熟悉的“铭心会·南京”访华团团长松冈环,更是用实际行动去探究历史真相、抚慰受害者的心灵。

  昨天,江东门纪念馆和平公园内,日本“铭心会·南京”访华30周年纪念柱揭幕。当被问起是什么动力,促使自己长时间做这项工作时,松冈环说,很多日本人并不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在中国犯下的其他种种罪行,所以,他们每年带着市民和学生来到南京,亲身了解历史。

  “从1988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在南京进行幸存者的证言调查活动,并且走访了惨案遗址。我们先后搜集了250名侵略过南京的日本老兵的证言,我们还邀请加害方的老兵和受害方的幸存者,进行了证言集会,然后组织展览,编辑相关纪录片。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松冈环说,她希望以此改变日本国内不能正确认知日本侵华历史的现状。

  同时,松冈环在集会仪式上,呼吁日本政府:详细调查南京大屠杀及发生在中国各地惨案中被屠杀的受害者情况;向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惨案受害者进行赔偿,并发出发自内心的谢罪;对年轻一代进行正确的历史教育,以防悲剧重演。(付瑞利 顾炜)

  见证

  118幅图片

  讲述日本投降始末

  昨天,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览馆举办“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始末史料展”,用118幅历史图片“讲述”了这一段历史。展览将持续至10月份,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

  据悉,展览围绕日本战败投降的历史背景和乞降、洽降、签降这一主线,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集中描述了自1943年开罗宣言至1948年东京审判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日本投降的始末。

  此外,提到南京受降,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幅反映抗战胜利受降大典的油画,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展馆的墙上就挂着这幅油画,油画前用模型复原了这一历史瞬间,再现了冈村宁次等人,弯腰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等人呈递降书的场景,何应钦站立着,准备接受降书。这一历史瞬间被定格!(鹿伟)

  36张老报纸

  记录抗战全过程

  昨天,扬州举办抗战藏品展。其中,高邮市民朱军华收藏的抗战主题报纸引来众人围观,据了解,展出的旧报纸共有36张,全是朱军华从其收藏的数千张老报纸中精选出来的,这36张旧报纸完整记录了抗战过程。

  “从1931年9月21日,《新闻报》报道的九一八事变,到日媒《每日新闻》1948年11月13日刊登的东京大审判,整个过程都有……”朱军华介绍说,展出的36张老报纸中,日媒《大阪朝日新闻》1937年12月17日报纸刊发了南京沦陷,日军入城的报道,这篇报道中还配发了大幅照片,而这也是侵华日军的罪证。(宋体佳)

  南大教授张生做客市民学堂: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

  不容置疑

  昨天,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张生做客市民学堂,做专题讲座《砥柱中流敌后抗战》。对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很多人在中小学课本里就学到过。但是,曾经有人对此提出了怀疑。“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这是真实的事实。

  张生说,当时七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六班扼守狼牙山。六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后来,为了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五勇士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最后,五壮士到了狼牙山,选择了跳崖。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等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在半山腰被树枝挡住,负伤脱险后返回部队。(胡玉梅)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