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教授夫妻捐毕生积蓄助学 刚过完80岁生日

29.09.2015  10:32
陈善年佘颖禾夫妇向东大捐赠100万元 学校供图

  昨天,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的一对八旬夫妇陈善年、佘颖禾,将他们省吃俭用一辈子积攒下的100万元捐献给该校,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对我国核电创新感兴趣并有研究潜力的学生和青年教师。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陈善年教授曾参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反应堆的研发设计。

  通讯员 许启彬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一辈子省吃俭用

  他们捐资百万助学,却舍不得装修住所

  “今年,我们老两口都过了80岁,都正式成了‘80后’,今年也是我们老两口结婚50年。如果说今天我有所成绩的话,是因为当年的老师。所以,假如有能力的话,我希望能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9月26日过完80岁生日后,昨天,陈善年和老伴佘颖禾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们将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积赞下的100万元捐给学校,设立“陈善年、佘颖禾核电安全与创新奖学金”。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老两口衣着简朴,陈善年穿一件藏青色衬衫,外罩一件布背心,老伴佘颖禾则穿一件黑色T恤,一条黑裤。

  陈善年教授1935年出生于厦门,1952年考入厦门大学机械系,1953年院系调整,转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热能动力装置专业,1956年以全优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工作到2006年。与陈教授同年在东南大学毕业的老伴佘颖禾,1956年留学苏联获得副博士学位,归国后一直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事力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琴瑟和鸣的他们,年轻时是校园里最活跃的一群学生,陈善年加入了管弦乐队,受巴金《》《》《》小说的影响很大。佘颖禾加入了体操队,还会弹钢琴。热衷音乐的两人,都喜欢看《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100万元对于老两口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他们却坚持拿出来捐资助学,“我们家可能是宿舍楼里唯一没有装修的,很多人都劝我留着装修房子,但对我们来说,觉得没有必要,有张床睡就够了。”陈善年说,他和老伴、两个女儿提了这个想法后,家人表示支持。

  他希望,能将这笔钱用于核电知识的科普,以及资助经济困难,但对核电的创新、安全有成就的学生和年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