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法院打官司,更容易了!

05.05.2015  09:42

  立案登记制首日全省当场立案5525件

  新华报业网讯 听说从5月起法院立案门槛降低,65岁的低保户纪春明终于鼓起勇气为拖了两年多的房屋买卖纠纷起诉维权。4日上午10点,记者在南京鼓楼法院立案庭大厅见到了前来递交诉状的纪春明。在立案庭法官的指导下,从未打过官司又没钱请律师的纪春明,仅用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立案登记。

  记者了解到,在立案登记制施行的首个工作日,全省法院共接收当事人诉状和申请书5953件,当场立案案件5525件,当场立案登记率92.81%。记者先后走访南京多家法院也发现,预期的立案庭门庭若市、人满为患的场景并未出现,案件数量与平日相比增长并不是很明显。

  315起“民告官”案当场立案

  老百姓告政府先不予立案,而是让被诉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做工作”,调解处理,这是一些法院过去受理民告官案件的“潜规则”。如今,这样的做法行不通了。实行立案登记制后,只要老百姓起诉的材料符合规定立案的基本条件,就可现场登记立案。昨日,全省共有315起“民告官”案件被当场立案。

  上午9点,在南京中院立案大厅行政案件受理窗口,市民金师傅等8人因行政管理方面的纠纷,要求起诉江苏省人社厅。窗口的法官看了他们的材料后,当场告知他们,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建议分别起诉,但金师傅等8人坚持共同起诉。之后,窗口法官发现6人已经过了起诉期限,临时召集几位法官商议后,现场裁定不予受理,并给出了详细的答复。

  南京退休教师苏兆中4日提起的行政诉讼被鼓楼区法院当场立案。据介绍,在苏兆中所在的小区,有的长期不缴纳物业费,有的甚至不是小区业主,最近却被选为小区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委员,而小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却为这些“问题”委员进行备案。苏兆中认为这项备案决定违法,便将街道办事处告上法院。

  鼓楼法院立案庭法官告诉记者,以往此类案件需要进行实质性审查,比如原被告双方是否有利害关系、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收案范围等,不予立案的情况很普遍,但现在只需对起诉书中的主体、被告、事实理由、收案范围等这些基本事实进行简要审查就能立案,“估计以后受理的民告官案件数会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