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读本正式进入南京中小学课堂 12万人齐开课

03.12.2014  13:29

  在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小学版、初中版以及高中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已经全部出齐。昨天,南京全城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含职业高中)12万学生同日开课,共学读本。记者走进全市多处中小学课堂,实地探访了相关课程开课情况。据了解,公祭读本教学一学期共四个课时,今年的课都将在两周内全部上完。

  地点:江东门小学

  “小小举证员” “血火记忆

  昨天上午9:05,毗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江东门小学里,五(4)班36名孩子开始了他们第一节国家公祭日读本小学版《血火记忆》课程,南京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杨林国与孩子们一同上课。思想品德老师赵丽红一上来就问道:“你们去过江东门纪念馆吗?”孩子们纷纷举手。

  赵老师前两天提前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让孩子们充当“小小举证员”,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有的孩子找到了战争的数据,有的孩子找到了幸存者的采访,有的孩子还发现了遇难同胞最多的地点。赵老师点出这节课的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学生说(余学萍):让我们撞响和平大钟,让世界失去战争,让和平笼罩大地,让人类过上美好的生活。历史使人们牢记在心,历史不准国人淡忘,历史可以让日本人忏悔。让我们放飞和平鸽,让和平飞向世界。

  ●老师说:“没有读本前,五年级的思品课本上册中也有这段历史,但是没有像今天这么全面辩证。我觉得,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教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而‘珍爱和平、圆梦中华’。

  地点:二十九中初级中学

  “小组探究” “历史真相

  昨天上午,在南京市二十九中初级中学初二(3)班,学生们正在学习国家公祭日读本初中版《历史真相》,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利明也与学生们一同上课。学生们正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着讨论。

  “上第一课前,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历史手抄报、老师设置导读问题、小组探究等形式,全体学生已经初读了课本,了解了基本史实。”历史教师陶海燕告诉记者,“今天这堂课,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情感教育和对历史真相的剖析。”课堂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属、该校80岁退休教师阚守洁的一段证言视频更是让不少学生潸然泪下。

  ●学生说(花笑阳):通过读本的学习,充分了解了历史真相,感到了身上流淌着中国的热血与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老师说:读本初中版《历史真相》以重大史实构成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点串线呈现历史真相,使初中学生在全面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进一步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要把史实真相传递给学生。

  地点:南京一中

  “师生问答” “探究性学习

  在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二(10)班的53位学生在历史老师樊世文带领下,手捧公祭读本高中版,进行第一课的学习,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刘莅也坐进课堂听课。两段视频,20多张图片和十多次师生问答式教学,让同学们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深入的认识。

  课堂上,集中展示了全班同学在学习读本前,通过自己的探究性学习对南京大屠杀的全新认识和反思。

  有的学生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抗战史专家戚厚杰进行了专访,分析了77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原因。

  ●学生说(朱培鑫):从这段历史中,第一要学会反思历史,让今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第二是因为我们曾经受过创伤,所以中国人民更加热爱和平;第三,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不能狭隘地看待它。

  ●老师说:相比以前的历史课本,公祭读本的教学更多地通过活动、阅读材料,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我还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去过日本学生的“现身说法”,希望学生能够正视历史,客观地看待日本的过去和现在。

  不是“喂史料”而是培养史观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故事和史实上,历史不是封闭的圆圈,不是背记的年份大事记,我们不能‘喂’给学生‘史料’,而应该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个问题大胆地提问、求解,从而形成自己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认识,学生自己获得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昨天在南京宁海中学的课堂上,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也坐在其中。他表示,希望通过读本,让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形成正确的史观,并且能够把握未来,珍视和平,尊重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