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临床用血量全国第三 近千无偿献血者昨受表彰

21.12.2015  14:35

  12月20日,江苏省血液中心在南京召开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表彰大会。此次表彰是对近年来在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的954名个人和获得“无偿献血促进奖”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予以表彰。

  江苏省血液中心主任孙俊告诉记者:“临床用血需求在不断增长,目前江苏临床用血量在全国居第3位,全省的血液采集供应量年增长率保持在6%-10%的水平,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无偿献血英雄们的努力。

  记者了解到,尽管献血者无偿输入的血液量逐年增加,但是与增长更快的临床用血速度比,依然还存在缺口。孙俊恳请市民在为无偿献血者点赞的同时,也能积极加入其中。请听一听这些无偿献血者的感人故事——

  “我志愿、我快乐。2008年参加无偿献血至今,我一分一秒都没有后悔过。”本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徐光辉说。自2008年献血至今,徐光辉已经献血66次,累计捐献全血27000ml,捐献血小板117个治疗量。按照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拥有4000ml血液计算,徐光辉的献血量等于把全身血液更换了6次。

  “2008年我第一次献血是想纪念拿到驾照,但是自从我弟弟得了白血病后,我很感谢当时献血给我弟弟的陌生人,也很想做跟他们一样乐于奉献爱心的人。”2011年4月30日,为弟弟捐献过造血干细胞后的徐光辉,成为一名光荣的固定无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志愿者。

  而对同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得主的马府街小学高级教师陈继文来说,因为很小时父母过世,吃百家饭长大的他比一般人更懂得感恩。15年来,陈继文累计献血20次,累计捐献全血5000ml,累计血小板14个治疗量。除了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陈继文还参加过“千校万师支援农村”的活动,带着妻子和儿子去贫困地区支教当老师。2010年起,陈继文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陈继文还热心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服务志愿者活动,截至2014年11月,累计志愿服务工时达1453.5小时。

  陶光是江苏省血液中心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也是江苏省稀有血型库的成员,他的血型就是传说中的Rh阴性熊猫血。稀有血型区别于普通的ABO血型系统,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更是难得。一般血液中心不鼓励稀有血型者每半年定期献血,因为稀有血型用量少,冰冻保存会损失血液活性,而每一次献血间隔期又只能半年以上。因此,只有当稀有血型急需时,血液中心才会紧急组织稀有血型库成员献血。自2001年开始,陶光已经累计献血12次。除了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陶光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也倾注了很多心力,他说:“做志愿者是为了得到内心的快乐和幸福。

  “每到缺血的时候,血液中心就到处呼吁大家无偿献血,那你们自己的员工会献血吗?”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江苏省血液中心用数据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每年,该中心有超四成员工参与无偿献血,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员工也不在少数,办公室网络管理员周春就是其中的一个。从2004年至今,周春累计献血30次,累计捐献12000ml。一本本带着爱心的献血证,一袋袋带着体温的热血,见证了这个憨厚大男孩的拳拳爱心。“每到冬天、夏天临床用血紧缺的时候,很多同事都会撸起袖子来献血。献完血照样工作,十多年下来,身体照样棒棒的!”作为中心工作人员,周春比一般人更了解临床医疗缺血的危机,也更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对于陈宏其和李小俊夫妇来说,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牵着对方的手带着两个女儿,一起参与无偿献血,一起做公益事业。在本次表彰大会上,陈宏其、李小俊夫妇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到目前为止,这个家庭已经是江苏省血液中心已知献血最多的家庭,十几年来献血超过70000ml。

  本报记者沈峥嵘

  通讯员蔡丽娜陶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