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爱心让他们获得共同的荣誉

21.12.2015  08:51

    省血液中心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颁奖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有相同的爱心,因为坚持无偿献血,并积极宣传无偿献血,他们获得了共同的荣誉。12月19日,江苏省血液中心专门召开表彰大会,为他们颁奖。他们获得的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金奖381人、银奖175人、铜奖398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唯一的集体,获得了“无偿献血促进奖”。

  金奖得主,也是“南京好市民

  他,既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得主,也是“江苏省支教先进教师”;他,既是“南京市好市民”,也是“江苏省血液中心十佳无偿献血志愿者”。他,努力工作、热心公益;他,就是马府街小学高级教师、固定无偿献血者、江苏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陈继文。

  按照陈继文的话说,从小父母过世的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所以比一般人更懂得感恩。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上了路边的献血车,从此之后,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思想开始扎根在他的脑海中。15年来,陈继文累计献血20次,累计捐献全血5000ml,累计血小板14个治疗量。除了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陈继文还参加过“千校万师支援农村”的活动,带着妻子和儿子去贫困地区支教当老师。2010年起,陈继文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不仅如此,陈继文也热心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服务志愿者活动,截至2014年11月,陈继文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累计服务工时1453.5小时,“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二级”。

  血站员工,十余年献血30次

  “每到缺血的时候,血液中心就到处呼吁大家无偿献血,那血液中心自己的员工会献血吗?”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江苏省血液中心用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每年,江苏省血液中心有超四成的员工参与无偿献血,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员工也不在少数,办公室网络管理员周春就是其中的一个。从2004年至今,周春累计献血30次,累计捐献12000毫升。一本本带着爱心的献血证,一袋袋带着体温的热血,见证了周春的拳拳爱心。“我献血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每到冬天、夏天临床用血紧缺的时候,很多同事都会撸起袖子献血。献完血依然回去工作,十多年下来,身体照样棒棒的!”作为江苏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周春比一般人更了解临床医疗缺血的危机,也更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性。2011年,周春荣获2008~2009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2年,周春荣获2010-2011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不仅是血液中心的一名职工,更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当然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爱心志愿者,千方百计让死档“复活

  在荣获2012—201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和“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爱心志愿者中,有一位叫史谦益的。截止到今年,他已经献血152次,累计全血2200ml,血小板234个治疗量。除经常参与无偿献血外,史谦益还一心一意扑在公益上。2010年7月,他加入省血液中心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当江苏省血液中心部分档案面临找不到献血员领取证书而险些沦为死档的局面时,经常值夜班的史谦益把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用来全方位展开联系,通过人人网、QQ、朋友圈、上门拜访、朋友找朋友等一切方式寻找献血员,为几百份档案证书寻找到了主人。虽然中途也被误会,但史谦益从不曾灰心,也不曾报销过一分钱的通信补贴。史谦益觉得一个人献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才是更重要的。

  “大满贯”得主,见证献血发展史

  江苏省血液中心有一位退休的老员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黄伯伯”,他就是黄翔宁。从年轻时加入工作开始,黄翔宁就一直坚持献血。多年来,黄翔宁累计献血40多次,累计献血量达3.4万毫升,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奖金奖、银奖、铜奖大满贯。从第一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沉甸甸的奖牌到现在拿到红艳艳的国家无偿献血奖状,黄翔宁的献血史见证了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变革的历史。

  每年的七一,当头发斑白的老先生又到血液中心献成分血时,采血护士都心疼地劝他:“《献血法》提倡献血的年龄是18至55周岁,您老都60岁了,可以‘退休’了!”可他却说:“那是提倡年龄,并没说超过这个年纪就不能献。不是另有规定说,如果以前定期参加献血并且身体状况好的,年龄条件可以放宽吗?”因为无偿献血的爱心一直都在,黄伯伯退休后也一如既往地投身公益事业,他的爱心事迹感动着身边人。通讯员蔡丽娜 陶玲玉 记者华琳月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