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烟囱今日爆破引思考 现代城市该如何对待工业遗产

19.06.2015  10:44

龙虎网讯 乘船顺江而下,或者驱车上长江大桥,远远就能看到南京下关江边高高耸立的大烟囱。然而,这座凝结了几代下关人集体记忆的“老伙计”,今天下午4点将被爆破拆除。

下关电厂有105年历史,与周边的南京西站、下关码头等一起见证了老下关开埠百年的时代风云,也曾是近现代南京的动力之源。上世纪90年代,南京炸掉民国老烟囱建起这座烟囱,20年后,这座烟囱也将被炸掉,虽然烟囱本身不是文物,但它已经是南京的一个地标,在它倒下的前后,这处工业遗产该炸还是该留的争议也随之而起。

百年老电厂最后一根烟囱的最后一天

记者昨天中午来到现场看到,下关电厂已经拆除殆尽,仅剩下大烟囱高高耸立,衬在狮子山和长江围合的天际线里,显得孤零零的。从基座仰望,烟囱还很“结实”,但实际上,烟囱上已经被打了上千个钻孔,装进了200多公斤炸药、1400发雷管。烟囱的腰部还被绑上一圈竹篱笆,防止碎石飞溅。身着“迷彩绿”的施工人员进进出出,为爆破做着准备。

爆破采用“高位切口,一次性向西定向倒塌”的方案,为保护周边望江楼和市海事局大楼等建筑,现场西侧几十米处,堆起了两道防震堤。

下关老街坊早已拆迁,但记者还是在现场看到前来“送行”的部分居民。“不是说要保留的吗,怎么一下就拆了”,“我打小就看到它,小时候做作业,一抬头就看到”,“陪着下关几十年了,一下就要没了,还真有些舍不得”……记者在滨江截住游人探问,留下的多是“一声叹息”。但也有无所谓的,“这家伙老是冒黑烟,后来(发电)停掉了,还留着干什么?

在周边一处写字楼上班的钱媚告诉记者,3年前自己从外地来南京参加入职考试,当时人生地不熟,只记得这有一个大烟囱,刷着红白两色油漆,自己在没空调的房间里哆嗦着答卷,窗外就是烟囱。后来,亲朋好友来南京看她,她指路时直接说:“朝着烟囱走。

如今,百年下关电厂“硕果仅存”的大烟囱的最后一天进入倒计时,鼓楼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过来拍照,留作档案,这是它最后的“遗照”了。

工业遗产与地块开发该如何平衡

虽然拆有拆的道理,但是仍有很多人质疑,烟囱虽然又高又大,但占地面积很小,何必非拆之而后快?对此,南京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爆破烟囱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安全隐患。今年1月26日,南京市房屋安全鉴定处提供的勘验报告称,对烟囱主体结构外观检查后发现,烟囱局部存在裂缝。鉴于烟囱建造年代较早,目前已经废弃不用,使用功能不再具备,难以维护管养,因此不建议保留这种“超高特种构筑物”。

但烟囱如今是下关电厂唯一的见证,可否作为工业遗存保留?这位负责人认为,虽然下关电厂有百年历史,但这根150米高的烟囱却并非当年建厂时的旧物,“它并不是文物,不受文物法的保护,加之与地块利用不协调,所以要拆掉”。据了解,今年下关滨江转让的两幅地块中,一块商办电厂就位于下关电厂,烟囱所在的区域正好位于规划道路的中间。烟囱被爆破拆除后,周边将建起文化娱乐设施。

对此,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长吴靖表示:“下关电厂的烟囱的确不是文物,拆除不需要通过文物部门审批。不过不是文物的是不是一定要拆除,其实可以商榷。文物部门在看待一件文化遗产时,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时代的早晚,而是它能不能代表某个时代在历史、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独特价值。对下关电厂的烟囱,我们在讨论它的文化价值时,也可以考量它是否能作为南京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代表。

有地产界人士透露,电厂烟囱遭遇爆破拆除,根子还是土地开发问题。烟囱北至某开发小区只有三五十米,到江边也就一两百米,如果保留烟囱,建为文化遗址公园或广场,就要保留足够的退让距离,这块地就没有多少商用价值。“说白了,还是地块平衡问题”,有业余规划师之称的市民盖星石认为,所谓安全问题只是说辞,我国房屋建筑的设计寿命是50年,烟囱使用才27年,“有裂缝了可以维修,可以加固嘛。

历史遗存如何融入城市新景观

这座烟囱原本有可能作为工业遗产被保留下来。南京市规划局城中分局负责人介绍,在2013年市政府批复的《南京下关滨江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要求大烟囱作为保留建筑和工业遗存。“控详规划是对地块开发的具体安排,是有法定效力的”,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南京正在编制的《工业遗产保护规划》中,下关电厂大烟囱也被建议纳入市级和省级工业遗产名录,“可惜现在说拆就拆了”。

事实上,工业遗产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有66处工业遗产被列为文物,典型的有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旧址、南京长江大桥、金陵兵工厂旧址、亚细亚火油公司、国民政府首都水厂旧址、和记洋行旧址、下关火车站、浦口火车站、中国水泥厂旧址等。而烟囱的改造并非没有成功先例,上海世博会上,浦西江南造船厂保留改造,地标性建筑大烟囱设计为“温度计”,“警醒”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南京汉中门边原第二制药厂搬迁后,老烟囱保留改造,成为秦淮河畔的地标。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对记者说,“国家级和省级文保单位80%以上是古代文化遗产,但工业遗产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文化遗存,在中国更蕴含了中国人的奋斗、抗争和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有特别的意义,站在未来的角度,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并将之认定为文物。

贺教授告诉记者,下关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中国近代史开始和结束的地方,近代史理应在这里留下更多的历史遗迹。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化不再是被供养的形而上的东西,它还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他说:“今天一座烟囱倒下了,但是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应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王宏伟

来源: 新华日报   编辑: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