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GDP实现7.6万亿元 增长7.8%
24日,在省政府春节前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2016年江苏经济成绩单亮相。作为全国率先发展也率先遭遇发展瓶颈的地区之一,江苏向改革创新要转型发展动力,去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省GDP在2015年迈上7万亿元台阶后继续增长7.8%,达到76086亿元,增速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
主要指标增幅合理
居民收入首破3万元
“去年江苏经济的‘稳’,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稳、就业形势稳和物价涨势稳。”省统计局局长徐莹解读说,全省GDP增速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年内季度之间波动较小。工业、服务业、消费等主要指标均保持稳定增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各月累计增速保持在7.7%左右,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15%以上的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10月份以来一直稳定在10.9%以上。
总体平稳的经济增长、调轻调优的经济结构,以及快速发展的以“互联网+”相关行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提供了大量新增就业机会。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3.2万人,同比增加3.4万人,增长2.4%,连续4年保持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江苏调查总队总统计师庄龙德表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直接带动了居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去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8.6%,由于该项收入占居民收入近六成,对增收贡献最大,具有“压舱石”作用,因此,去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首次突破了3万元整数关,达到32070元,同比增长8.6%。
物价去年表现温和可控,全年全省CPI同比上涨2.3%,这一涨幅虽高出上年0.6个百分点,但低于“3%左右”的年度物价调控目标。年内月度最低涨幅1.9%,最高涨幅2.6%,波动幅度也不大。
供给侧改革见效
服务业占比首次过半
新常态下“稳住”经济增长的“阵脚”,终极目标还是为了追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进”。在徐莹看来,去年江苏经济的“进”,可从三个维度重点观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对外贸易难中求进。
去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全面打响第一年,围绕这条经济工作的主线,江苏重点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综合施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为深入推进改革,去年下半年江苏根据五大任务完成进展情况,持续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加码。改革成效最终化为一串串可信的数据:全年全省原煤、平板玻璃和船舶行业产量比上年分别下降28.7%、12.5%和22.2%,房地产去化周期从2015年底的15.2个月缩至2016年底的7.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棚户区改造、铁路、农村电网改造、环境生态等短板领域项目建设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过半。这是服务业占比在上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又一次具有趋势意义的历史性突破,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据分析,江苏服务业占比快速提升,主要是受批发零售、楼市销售、金融等行业较快发展的带动。如,去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2.3%,增速比上年加快6.4个百分点;银行业存贷款额增长13.3%,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35.5%;邮政(快递)业务增长29.1%,电信业务增长51.7%。
去年江苏出口以“正增长”收官,为难中求进的对外贸易增添了一抹亮色。按人民币计价,去年全省出口同比增长0.2%,回稳向好势头增强,同期进出口、进口虽仍为负增长,但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1.5个、3.6个百分点。
新旧动力加快转换
工业利润首超万亿元
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新旧动力转换,去年被江苏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徐莹分析认为,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提升,传统增长动能在升级改造中也不断“旧貌换新颜”,全省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因而稳步改善。
反映新动能作用见长的数据信手可拈。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1.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代表智能制造、新型材料、新型交通运输设备和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的新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0.6%,服务器增长50.2%。“互联网+”引领新型业态蓬勃兴起,预计去年全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必须舍得“下血本”。在这方面,江苏企业家的魄力够大。去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5.4%,相当于工业企业每投资两元钱就有超过一元“砸”向技术改造。
有投入才有回报。去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5万亿元,增长10%,利润总额继续保持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