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试点破解“舌尖养老”难题 427家助餐点遍布全市

18.09.2016  18:31

  儿女忙工作或是不在身边,每天“吃什么”、“怎么吃”成了很多老人的烦心事。

  为满足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的用餐需求,从2013年起,南京率先在全国试点助餐养老服务,尝试在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助餐点427家,开展助餐服务348万人次,初步形成了由政府资助、社会企业经营、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助餐养老格局。

  “吃饭问题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幸福感和健康状况,南京尝试破解‘舌尖养老’难题,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上个月中旬,国家民政部邀请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等10家中央级媒体来宁采访养老服务点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成助餐点427家,爽口热饭送到家门口

  9月13日上午11点,在鼓楼区江东街道苏宁睿城的社区助餐点,60多位老人正在排队用餐。

  红烧肉、清蒸鱼、肉圆、清炒西兰花等菜式多达十几种,热气腾腾的饭菜飘出阵阵香气。

  84岁的赵爱琴老人告诉记者,她的子女都在美国,自己常年独居,没有兴致也没有精力顿顿做饭,一天三顿经常胡乱凑合,自从有了这个助餐点,她天天来吃,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这里的菜很好,品种很丰富,价格也不贵。每天选择一大荤一小荤两个素菜,只要七八块钱,很实惠。”赵爱琴边吃边说,而且食堂大厨烧的菜很合口味,尤其是刮风下雨她不方便出门时,只要打个电话,工作人员还会送餐上门。

  “截至今年8月,我市已建成助餐点427家,实际运营的超过230家,总计开展助餐服务达到了348万人次。”市老龄办副主任顾玉娥介绍。

  政策、资金支持到位,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见成效

  在业内人士看来,养老助餐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推进,才能持续发展。

  早在2014年4月,市民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助餐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开展助餐点项目建设。

  街道设立“中心厨房”,部分助餐点还提供“高血压餐”、“糖尿病餐

  “我市明确鼓楼、玄武等主城区街道、其他区80%的街道,须分别无偿拿出2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进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运营机构开展助餐服务。”顾玉娥介绍,对于助餐机构,市区财政按服务人次分别给予3万—10万不等的资金补贴。仅去年一年,市级财政对助餐机构补贴就达300万元。

  我市还明确了对于不同人群老人的助餐补贴标准:对于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计生特扶老人和百岁老人等“五类老人”,早餐每餐1元,午餐、晚餐每餐2元;对于75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早餐每餐0.5元,午餐、晚餐每餐1元。

  补贴增加了,来吃饭的老人更多了。据悉,我市每天选择到助餐点就餐的老人已由去年的10万人增加到如今的20多万人。

  随着用餐老人的日趋增多,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助餐养老服务的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 目前,全市超过70%的养老机构、市AAA级及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省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已参与到助餐养老服务中来。

  社区设立专业助餐点,需要有场地、设备,还要有服务人员和一定规模的就餐老人。

  “从这几年的运作情况看,有些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解决所有老人的用餐需求,设立‘中心厨房’非常有必要也很迫切了。”顾玉娥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我市将“全市80%以上街道至少分别设立一个“中心厨房”,为老年人开展助餐服务”列入2016年度“全市民生十件实事”,并纳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

  顾玉娥介绍,全市推行“中心厨房”配餐送餐形式,由具有餐饮许可资质的专业组织运营,通过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建成45个“中心厨房”,辐射400多家助餐点。

  昨天,记者在建邺区泰乐城城市社区养老综合体看到,这里的中央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可较好地辐射周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可以为老人提供“高血压餐”、“糖尿病餐”、“慢性病餐”等特殊餐服务,每月刷卡量已达5000次以上。

  从今年1月1日起,市民卡开通助餐功能,老人可到南京400多家助餐点刷卡吃饭,方便老人自由选择最近、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助餐点。

  “民以食为天。我市以满足130多万老年人,特别是满足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用餐需求为突破口,已初步建成功能齐全、运转流畅、形式多样、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军说。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